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都經由電腦、手機、電視和網絡等途徑接收大量訊息,以至於大腦一直處於集中注意力的狀態,沒有片刻的休息。有專家說,如果能讓大腦暫時「關機」一下,人們在認知能力方面的表現會大不相同。

英國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Lancashire)人口健康資深講師凱尼恩(Anna Kenyon)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我們的大腦真正需要的是一些非常必要的休息時間,並在這段時間裏不集中注意力。藉由不刻意地專注於任何事情,讓自己的思緒飄揚,可以減輕壓力,提高認知敏銳度。

凱尼恩指出,美國心理學家卡普蘭(Stephen Kaplan)與妻子在1989年提出的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能在這方面幫助大腦。該理論主張說,花時間親近大自然有助於恢復專注力和注意力。

這對心理學家夫婦表示,注意力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包括定向注意力和非定向注意力。定向注意力是指大腦刻意集中注意力,例如唸書。基本上,它是指將大腦的注意力引導到特定事項的活動。

非定向注意力是指我們不刻意地專注於任何事物,而是讓事物自然地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比如說,聆聽鳥兒的啁啾聲,或看著樹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注意力會自然飄移,無須強行集中注意力。

如果我們一直處於集中注意力的狀態,我們就會經歷「注意力疲勞」。這會讓我們越來越難以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分神。

在過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可能被歸類為「無聊」的情況,例如等公車或在超市排隊,但這些無聊的時刻其實可以讓大腦有放鬆的機會。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我們過度疲勞的大腦就越來越難有休息的時間了。

一群人在使用手機。(Shutterstock)
一群人在使用手機。(Shutterstock)

卡普蘭夫婦的理論獲得了研究的支持。有多項研究顯示,身處大自然與降低壓力水平、提高注意力、增進心理健康、改善情緒和提高認知功能之間存在關連。

有研究發現,接觸自然環境與認知能力的幾個面向(包括注意力)的改善有關。另有研究發現,與在城市環境中散步的成年人相比,在自然環境中散步40分鐘的成年人壓力水平有所降低,注意力也能恢復。

研究甚至表明,僅僅10分鐘的非定向注意力就能顯著提高認知測驗成績,並減少注意力疲勞。即使只是在跑步機上行走,同時欣賞自然風光,也能產生這種效果。

如何應用注意力恢復理論?

凱尼恩說,有幾個方法可以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注意力恢復理論。

首先,找到一處綠地,這可以是你家附近的公園,你可以坐下的河邊,或是可以健行的森林小徑。接著,把手機和其它干擾物品都收起來。

你也可以在一天中感覺無聊的時候,把這段時間的停頓看作是讓思緒遊蕩的機會,而不要使用手機。

如果你在嘗試將注意力恢復理論付諸行動時,你發現大腦總是把你拉回到結構化的事項上(例如在腦海中規劃你一周的工作),這可能表明你應該去一個更容易讓你的思緒遊蕩的地方。

無論你是在看著瓢蟲爬過你的辦公桌,還是在欣賞遼闊的自然風光,試著不要集中注意力。這不是偷懶,而是在維護神經系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