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聯儲暗示即將減息,以及白宮和私營機構在戰略領域加大投資力度,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師越來越擔憂潛在的資產泡沫。
自4月由貿易戰引發的拋售之後,華爾街無視了諸多阻力因素。儘管關稅上調、就業形勢趨冷、通脹居於高位、地緣政治摩擦不斷,美國股市仍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在強勁企業盈利結果,以及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樂觀因素推動下,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和以科技股導向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上漲超過10%和12%。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也上漲了約8%。
而這一情形出現在美聯儲長時間維持高利率的背景下。
美聯儲在2024年9月至12月間將聯邦基準利率——這一影響企業、消費者和政府借貸成本的重要政策利率——下調1個百分點後,選擇按下「暫停鍵」。自今年1月以來,貨幣政策制定者一直將目標利率區間維持在4.25%至4.5%,以觀望現任政府貿易政策調整帶來的進一步變化。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多位官員提出的觀點是,由於經濟活動依然強勁、勞動力市場狀況依舊健康,他們有理由保持耐心。不過,鮑威爾似乎已開始轉向。
利率即將下調
在美聯儲年度傑克遜霍爾研討會上的最近一次主題演講中,鮑威爾表示,當前的經濟狀況「可能容許」政策調整。
投資者將這一表態解讀為即將減息25個基點,且交易員普遍預計減息時間將在9月。根據芝商所(CME FedWatch Tool)工具數據顯示,市場還預計年底前會再有兩次各25個基點的減息。
美國經濟或將進入一個更為激進的寬鬆周期,特別是在特朗普總統繼續調整美聯儲構成的情況下。
白宮已任命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為最近辭職的美聯儲理事庫格勒(Adriana Kugler)的臨時繼任者。與此同時,總統因按揭欺詐指控解除了美聯儲理事庫克(Lisa Cook)的職務,而政府或將臨時任命另一位盟友接替其席位。
隨著兩位溫和派官員,即美聯儲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和美聯儲監管副主席鮑曼(Michelle Bowman),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中佔據重要席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立場或許會在新一年之前出現轉向。
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此前表示聯邦基金利率應大幅下調。
「我認為我們要進入一輪減息周期,9月就應先降50個基點。」貝森特在8月13日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如果你看任何模型……我們的利率水平應該較現在低150到175個基點。」
官員們認為,較低的利率將有助於提振逐漸走弱的勞動力市場,刺激經濟增長,並減少聯邦政府的債務償付壓力。在尋求更高收益的驅動下,低利率環境還將推動投資者進行多元化投資,包括股票、房地產、加密貨幣以及人工智能在內的其它資產。
然而,這種大規模政策轉向導致的各類資產估值推高,令市場觀察人士對潛在資產泡沫的出現發出警告,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以及更廣泛的科技行業。
泡沫再現
阿波羅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指出,當前市場與上世紀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的互聯網或資訊科技(IT)泡沫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30年前,一股科技熱潮席捲華爾街,投資者紛紛向科技初創企業投入資金,特別是那些名稱中帶有「.com」的公司。當時,Pets.com和eToys.com是交易員和風險投資者最青睞的企業。從1995年1月到2000年3月,納斯達克指數從約750點飆升至5,000點。
如今,華爾街熱衷於所謂的「七巨頭」: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輝達和Tesla。這些公司佔據納斯達克總市值約一半,以及標普500總市值的約三分之一。
Slok在7月發給《大紀元時報》的郵件中表示:「90年代的IT泡沫與當前的AI泡沫區別在於,今天標普500的前十名公司被高估程度要比當年更嚴重。」
他表示:「如今的情況與1990年代的IT泡沫驚人地相似。」
Sevens Research Report的總裁兼聯合創始人埃塞耶(Tom Essaye)表示,另一種監測潛在泡沫的指標是半導體指數(SOX),該指數追蹤半導體行業重要公司的表現,如AMD、輝達和博通。
埃塞耶表示,SOX指數「並未發出當前牛市可持續的樂觀訊號」。
與此同時,SOX指數徘徊在其去年夏天的歷史高點以下,並落後於標普500指數。
埃塞耶在發給《大紀元時報》的郵件中提到:「如果確實存在人工智能泡沫,那麼周期性風險已達到了近二十年來的高位;在這種情況下,對2025年下半年股票投資應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最終,埃塞耶指出,關鍵在於判斷股市當前所處的經濟周期階段。「從歷史上看,幾乎每個主要市場泡沫都出現在所在經濟周期的晚期階段,」他補充。
不過也有人對當前股市是否存在泡沫,或泡沫是否即將破裂持懷疑態度。
Equity Armor Investments的投資組合經理提蓋伊(Joe Tigay)表示,許多標普500企業正在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投入,「這是一個長期投資趨勢,而非短暫的風尚。」
提蓋伊在給《大紀元時報》的郵件中表示:「這不同以往即將破裂的泡沫。當前不僅是少數科技巨頭,而是存在於企業營運方式的廣泛、根本性轉變。」
他還提到:「它可能是泡沫,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遠未到破裂的泡沫。」
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行政總裁滕格勒(Nancy Tengler)表示,根據最近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許多公司對人工智能投資的回報感到滿意,因為員工生產力有所提高。此外即使在總統提高關稅的情況下,利潤率也能夠保持穩定。
滕格勒在發給《大紀元時報》的郵件中說到:「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根據2024年2月發布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一篇論文,只有5.4%的企業採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但早期數據已表明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去年冬天,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員工在每小時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中,平均生產力提高了33%。不過,他們表示,這些生產力提升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反映在官方統計數據中。
論文中寫道:「我們也有必要指出,這些來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在生產力提升至少在目前還不會立即體現在生產力的數據統計中。」
主權財富基金
不僅僅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高度關注人工智能和科技。特朗普總統已經吸引了數萬億美元的國內外私人資本投資,用於在未來幾年建設美國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包括數據中心和工廠。
上周,特朗普確認美國政府將持有晶片製造商Intel10%的股份。總統和高級政府官員表示,未來可能會有類似安排。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提到了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簽署的行政命令,該命令設立了一個主權財富基金。
哈塞特在8月25日接受CNBC「Squawk Box」節目採訪時表示:「總統從競選時期起就明確表示,他認為如果美國最終能夠設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將會非常好。所以我相信,在將來會有更多類似交易——如果不是在這個行業,也會在其它行業。」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像Intel這樣的交易「會全天候進行」。
「是的,還會有其它交易,或者如果我還有機會,我會再做一次。然後你會聽到一些愚蠢的人說,『哦,那真可惜,』」特朗普在8月25日的Truth Social帖子中表示。「這並不可惜,這叫做生意。」
私人和公共領域對人工智能及更廣泛科技市場的投資,或許會進一步推高已處於高位的估值。
更低成本的資本在望
最終,低利率會降低借貸成本,從而降低資本成本。這在看漲的市場環境中形成了雙重效應。
首先,公司將更容易籌集資金,以低成本獲得資本來支持項目。其次,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更有可能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以實現投資增長。
此外,更低的利率會降低估值模型中使用的貼現率——即以現值衡量未來現金流的指標——從而推高未來收益的現值。由於人工智能企業承諾長期回報,當利率下降時,其估值會不成比例地上升。
與此同時,提蓋伊表示,眾多企業正將「真正的資金投入到真正的技術中」。
「唯一會扼殺這一增長的,只能是一場全面的經濟衰退,從而迫使企業停止支出,」他說。
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了3.3%,好於最初的預期。展望第三季度,亞特蘭大聯儲的GDPNow模型預測增長為2.2%。#
原文:Potential Fed Rate Cuts, Policy-Driven Investments Raise Bubble Concern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