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陶瓷藝術家陳思光,鑽研陶藝超過20年,近年更將陶瓷創作融合現代的3D電腦打印技術,於今年5月完成了屯門顯發邨公共空間的當代陶瓷藝術裝置「屯聚龍謠」。本月13及20日下午2時及3時30分,陳思光與青山龍窯第二代窯主梁柏泉先生將會舉行「屯聚龍謠」的公眾導賞及工作坊介紹,帶市民觀眾一探「屯聚龍謠」當代陶瓷藝術裝置的製作過程。
青山龍窯毗鄰屯門公共屋邨顯發邨,是香港碩果僅存完整保存的龍窯。自1940年代商人司徒怒濤斥資興建青山龍窯,在50年代起燒製各式各樣的生活陶,雖然在80年代正式停產,但仍給香港留下了珍貴的歷史。
「屯聚龍謠」展示了屯門社區人士、陶瓷愛好者和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學生等超過100位參加者,在2023年開始參與由陳思光親自帶領及指導的工作坊,以陶瓷、回憶及青山龍窯為主題的陶瓷藝術裝置。
「屯聚龍謠」是由青山龍窯第二代窯主梁柏泉先生親自導賞香港僅存的17米長條型柴燒龍窯,把觀眾各自與陶瓷的回憶及故事以文字及圖像紀錄下來。陳思光將帶領觀眾,利用3D電腦打印技術把草圖轉化成可看見,可觸摸的陶藝作品,再以柴火燒製,結合古今的手法重現香港新一代與陶瓷的集體回憶,重新發掘被遺忘的歷史故事。
陳思光表示﹕「這個計劃旨在喚醒參加者和陶瓷的連結,以及屯門青山龍窯作為香港陶瓷燒製工場的歷史身份。 『屯聚龍謠』以生活為重心,所以我選擇利用屬於現今數碼生活的3D電腦打印技術,引領大家回溯青山龍窯的歷史,從而發掘、保留及分享那些逐漸消逝,有關陶瓷、生活,以及屯門青山龍窯的獨特回憶。」
除實體裝置外,「屯聚龍謠」也設有網上平台分享工作坊,收集得來的社區故事及相關器物草圖,以科技建立社區集體記憶庫,希望能創建一個融匯古今的記憶中樞,連繫人與環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