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食肆結業潮未止,快餐店Burger King山頂凌霄閣分店上周日(8月31日)結業,目前全港只剩下機場離境大堂分店。有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由於商場需要翻新,所以與業主商討後結束租約。他又指山頂店以遊客為主要客群,但現今遊客消費模式改變,許多人更謹慎消費。再加上許多港人選擇離港消費,生意不如以往。

Burger King於80年代進入香港市場,曾一度撤出,2003年重返香港,高峰時擁有超過20間分店,但之後陸續倒閉。

一名不具名的員工透露,山頂分店不繼續經營主要是因為業主的需要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該名員工認為,雖然Burger King這個品牌仍有吸引力,但商場有時需要翻新引入新元素。與業主商討後,分店和平地結束租約,雖然感到有些可惜,但並不太不開心。

回顧過去,Burger King在香港曾有不少分店,但近年規模逐漸縮小,該員工分析指,主要受到市場因素影響,包括高昂的租金、人手成本和客源變化。與整體餐飲業的情況類似,遊客數量減少,消費力下降,許多港人選擇離港消費,生意自然不如以往。

他提及,山頂這間店以遊客為主要客群,但現今遊客的消費模式改變,許多人更謹慎消費,傾向簡單飲食,甚至有不少經濟型旅行團,來山頂只是短暫停留,吃完一餐或逛一圈就離開,消費意欲和時間都比以前少。

他續指,即使暑假客流稍有回升,但遊客性質改變了,有些人甚至自帶食物,消費力不如以往。消費在假期或好天氣時會增加,但整體客流量仍不足以支撐長期經營,如果能維持穩定的客流,或許能繼續經營。他形容現在市場份額不足,競爭激烈,許多店舖難以為繼。

他又留意到,近日多了本地香港人光顧,可能只是為了在結業之前「懷勉過去」。他強調,租金和人手成本是餐飲業的主要考慮,不僅限於山頂,而是整個香港的普遍問題。雖然Burger King未完全放棄香港市場,但每個店舖的經營都獨立計算,若有盈利的可能性便繼續營運,若虧損便放棄,長遠計劃則因外在因素如疫情和營商環境的不確定性而難以制定。

被問及結業是否與價格有關,他認為Burger King並非最貴或最便宜,考慮到進口原材料的質量,屬於合理水平。

「Burger King」山頂凌霄閣分店最後營業日吸引不少顧客。(蔡文昕/大紀元)
「Burger King」山頂凌霄閣分店最後營業日吸引不少顧客。(蔡文昕/大紀元)

「Burger King」山頂凌霄閣分店最後營業日吸引不少顧客。(蔡文昕/大紀元)
「Burger King」山頂凌霄閣分店最後營業日吸引不少顧客。(蔡文昕/大紀元)

顧客:貴價餐廳難生存

從觀塘專程到訪的顧客Leo表示每年光顧一至兩次,受訪當天購買了雙層芝士華堡餐。他感嘆Burger King即將撤出香港很可惜,又認為它在中國大陸反而能繼續營運,覺得很諷刺。他表示,近日餐廳雖然「迴光返照」,「很多人在餐廳出殯才打卡」,生意看似不錯,但可能因人工成本高或其它商業因素導致關閉。

他覺得Burger King的性價比不錯,「食物對得起價格」,甚至比另一間快餐店Five Guys更好吃,雖然後者分店越開越多,但是價格偏貴。他提到,香港人因經濟壓力和擔心失業而更注重性價比,傾向選擇平價快餐店如麥當勞、兩餸飯店,貴價餐廳難以生存。

住九龍區的陳先生一家三口特意帶子女乘的士前往用餐。他說因為受訪當天是最後一天營業,兒子很想吃Burger King,他們更點了4個餐,每個餐約100元。他們憶述Burger King分店從數十間縮減到僅剩山頂和機場,感到可惜,認為這是時代變遷的無奈,與其它已撤離香港的快餐店如哈迪斯和Wendy's一樣,無法留下。

陳認為麥當勞因經營模式和價格優勢得以生存,Burger King的高價可能導致客流減少。對於性價比,他覺得無需過份計較,收入高低影響消費頻率,能滿足孩子的願望和保留回憶最重要。

關於中國大陸遊客「窮遊」現象,陳先生認為帶食物來港或只為「打卡」意義不大,未能融入當地生活。

到山頂遠足的梁生先表示偶爾會到訪Burger King,原本不知道是最後一天,覺得食物美味但價格稍高,每個餐約110元至120元,導致缺乏顧客。他回憶起以前常在市區光顧,感嘆其沒落。@

「Burger King」山頂凌霄閣分店最後營業日吸引不少顧客。(蔡文昕/大紀元)
「Burger King」山頂凌霄閣分店最後營業日吸引不少顧客。(蔡文昕/大紀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