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由早上11時正開始宣讀,歷時近3小時。本報整合《施政報告》內容,讓讀者一文看清政策重點。

部門首長責任制

  •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將其承擔部門主體責任的機制系統化、制度化。當部門出現問題,須查找不足、予以改善,並釐清責任誰屬,按缺失輕重情況,依照公務員管理制度進行相應行政或紀律處理,後果包括警告、譴責、不獲增薪、降級、扣薪、勒令退休以至革職等
  • 調查分兩級別。若問題屬一般性質,調查由部門首長負責,查找不足,予以改善,並按照公務員管理制度對過失人員作出相應行政或紀律處理
  • 如部門出現嚴重問題,或涉及廣泛或重複性的系統問題,或有跡象顯示問題可能涉及部門首長的角色時,調查由專為責任制設立的調查小組負責
  • 擴大現時「公務員敍用委員會」的職能以涵蓋調查,並可邀請專家或與被調查部門無關連的政府人員參與,有關機制會按《公務員敍用委員會條例》以附屬法例形式訂立規例,付諸實行
  • 由有關局長向所屬司長匯報後啟動第二級獨立調查機制,或由司長主動指示啟動調查機制
  • 加強公務員評核機制,公務員事務局研究建立更嚴謹的評核機制,更有效反映和區分人員的工作表現等級

教育及鼓勵生育

  • 改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
  • 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的時間,由2026/27課稅年度起,在每名子女出生後首兩年,納稅人可就該名子女享有雙倍免稅額
  • 設立關愛窗口方便孕婦輪候醫療服務
  • 由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
  • 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由100%增至120%
  • 「城中學舍計劃」即日起涵蓋在拆卸原有商廈後重建的全新學生宿舍,包括保留過剩地積比
  • 以試點形式容許直資學校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透過學生自資入讀模式,加大錄取持學生簽證的非本地學生
  • 加大打擊違規提供文憑試課程或「借殼辦學」,教育局已設立舉報機制,並會進行突擊巡查,和進一步明確明年文憑試自修生報考安排
  • 今年內制訂《私立學校實務守則》及設立「私校名冊」
  • 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等

勞工及就業

  • 打擊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由明日起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時,將要求僱主進行本地招聘的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期間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人手比例由現時以每名申請僱主的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換言之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一名,便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兩名
  • 立法完善外賣及送貨等數碼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

支援中小企

  • 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標示顧客可攜帶狗隻進入
  •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延長兩年,並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度延長一年
  • 減收非住宅用戶50%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別為10,000元及5,000元,預計約26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為期一年
  • 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預計約35,000個主要為飲食業的商戶受惠,為期一年
  • 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的牌照及許可證首次簽發或續期費用,預計逾6萬個持牌人受惠,為期一年

AI效能提升組

  • AI效能提升組負責統籌和指導各部門有效應用AI技術;研究重組工作流程;推動部門科技革新,以提升效能
  • AI效能提升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將擔任組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和數碼政策專員分別擔任副組長及秘書長;同時邀請一位業界代表擔任副組長
  • 推動AI公務應用,數字政策辦公室會就數據分析、客戶服務及文書工作等推出不同AI程式,政府部門亦會自行開發專門的AI方案

北都發展委員會

  • 成立直接由特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3個工作組
  • 「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由財政司司長任組長,會按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研究從「價高者得」招標轉向「產業綁定」的「雙信封制」,設計不同融資方案等
  • 「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由政務司司長任組長,將成立調研專班研究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三批大學城土地最早將分別於2026年(洪水橋)、2028年(牛潭尾)及2030年(新界北新市鎮)供使用
  • 「規劃及發展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 則負責由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統籌整合規劃、工程、土地、交通、環保等作全面部署,特設專案監督辦公室,加強工程審批的統籌和監督,並設時限和分階段通報機制
  • 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拆牆鬆綁簡化行政程序,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

土地及房屋

  • 增加居屋和綠置居單位的供應,並改善出售及轉讓安排。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升至50:50
  • 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計劃」起,再增加1,000個配額至7,000個;新增配額中的其中一半會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 提升居屋和綠置居面積較大單位的比例
  • 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適用於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
  • 推出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可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
  • 房委會及房協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000個
  • 取締劣質「劏房」的「簡樸房」規管草案如獲通過,明年3月將正式實施
  • 房委會今年內會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的重建計劃,並將研究重建模範邨
  • 未來十年將準備好約2,600公頃「熟地」
  • 發展局將於明年推行「成本管控數碼平台」,建立市場價格資料庫,應用AI分析過往政府工程的成本數據等
  • 放寬私人發展項目中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發展商如在地面興建不超過兩層停車場,其總樓面面積可獲全數豁免,並取消興建地庫停車場作為豁免條件的強制要求
  • 發展局明年上半年試行中央集中採購,將率先應用於包括鋼筋和「組裝合成」構件等常用物料
  • 房屋局明年試行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構件
  • 今年將展開新一輪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明年內提出建議,包括活化工廈計劃未來路向
  • 市區重建會放寬目前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容許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跨區轉移到其它地區以至新發展區
  • 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3幅土地讓市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
  • 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7個指定地區,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都或其它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在投地或進行其它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所須繳付的地價
  • 明年修訂《建築物條例》,加大違反法定通知或命令和嚴重僭建的阻嚇性,並加強規管承建商
  • 加強處理樓宇滲水問題的檢測程序,利用科技加快確定滲水情況及責任誰屬,要求業主在指定時間內自行檢查和糾正,否則政府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 在舊式樓宇引入「物聯網火警偵測系統」替代傳統的消防裝置及設備

精神健康

  • 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
  • 衞生署將更新社交媒體相關指引,減少社交媒體對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 年底完成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員及持份者提供精神健康服務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強培訓專業人士轉介意識和建立轉介機制

醫療

  • 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
  • 全面升級「退化性膝關節管理計劃」,推動早期預防
  •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今年內將向政府提出最終建議
  • 明年內為賦權基層醫療署提交法案,制訂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
  • 擴展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和增加服務量,逐步將現時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常規化
  •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
  • 加強子宮頸癌篩查服務,「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由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擴展至地區康健網絡
  • 強化癌症篩查技術,委託本地大學開展以AI協助肺癌篩查
  • 年底前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推進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
  • 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互通電子健康紀錄,進一步擴大醫健通中西醫可互通資料範圍
  • 明年上半年諮詢立法會,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以禁止處所在未經准許下使用某些名稱或描述,並針對無牌人士加強執法
  • 2026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
  • 加快「1+」新藥審批機制,試行優先審批經醫管局建議能應對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創新藥

弱勢社群及支援

  • 以試行方式為離開綜援計劃並符合資格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住戶提供有時限現金獎勵
  •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總數增加4,000張;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增加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
  • 新增三個長者鄰舍中心
  • 推出試驗計劃,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每名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共1,000個
  • 推出為期兩年的試行安排,分擔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香港長者在國家基本醫療保障政策下須自付的部份醫療開支
  • 改善可攜現金援助的發放安排,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款項直接匯入其大陸指定銀行的帳戶
  • 預留每年5億元的經常開支加強支援照顧者,包括已建立首階段的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社署從醫管局得悉高風險照顧者入院後,會安排人員主動接觸他們的被照顧者,並按需要提供緊急支援
  • 整合房委會和社署的數據,識別較缺乏社區支援的高風險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和獨老或雙老住戶,並調遣關愛隊探訪
  • 為300戶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
  • 優化現有照顧者資訊網的AI聊天機械人功能
  • 增加80個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宿位、220個特殊幼兒中心名額、100個展能中心及50個嚴重智障人士宿舍名額
  • 明年第二季起,將逐步在專為嚴重及中度智障人士而設的宿舍提供一站式支援及照顧服務,並在附設展能中心/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的宿舍增加延展照顧名額
  • 2026年中發表《香港精準扶貧工作成果報告》

文化、體育及旅遊

  • 香港體育館改為演唱會優先,東九文化中心推動長期演出和藝術科技,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設為粵劇優先場地
  • 在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包括在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供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開放更多場地作租用等
  • 西九碼頭年底啟用
  • 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為本地及國際和大陸文藝機構和從業員提供專業培訓
  • 消防處可以視像方式為安全風險較低的場地就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進行消防驗收
  • 年底內展開啟德郵輪碼頭營運商的招標工作
  • 探討邀請市場參與,提升鯉魚門公園度假營的營運及在指定試點營運沙灘,建設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熱點
  • 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的便利措施
  • 推廣高端遊艇旅遊,增加約600個遊艇新泊位,涵蓋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及紅磡站臨海項目
  • 推進「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額外提供超過500個泊位,包括可容納80米以上超級遊艇的泊位
  • 放寬對訪港遊艇要求,設立遊艇動態監察系統

其它

  • 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並將研究在合適的場景下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 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
  • 批出三個區域作自動車測試,以自動車跨區行走和接駁其它交通工具為目標
  • 爭取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通過規管網約車服務的法例
  • 成立吉隆坡經濟貿易辦事處
  • 由10月起擴大飛機乘客離境稅的豁免範圍,涵蓋經水路和陸路來港轉機的乘客
  •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領導
  • 推出兩年計劃,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的人士免費配置使用新科技義肢
  • 研究簡化低軌衞星的牌照審批,推動未來6G應用
  • 計劃推出六幅用地作高速充電站
  • 繼續增加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和收集設施,推進實踐公共屋邨「一座一桶」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