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中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然而,一則關於上海浦東三橋小學在開學首日突然關閉的消息引發了廣泛熱議。
浦東三橋小學創建於1916年,到今年已經有109年歷史,近年來出現了老師比學生多的怪象。而這種現象在上海不是個例。據分析,中國生育率斷崖式下降將導致全國性的中小學關停潮。
對於浦東三橋小學的關閉,有網民發消息說,非常突然臨時接到了該學校關閉的通知,學生被轉到四公里外的另一所學校。當日有一些學生的家長守在校門口等待確切說法。對他們來說這是非常突然的變化。
上海浦東三橋小學附近的一位居民對大紀元記者證實了浦東三橋小學開學第一天關閉的消息。她說,該校22名學生的家長前一天還收到學校發的開學通知,第二天學校就直接關了。
據悉,學校將安排這22名學生去4公里外的金橋小學就讀。居民表示,距離遠了,而且金橋小學和學生們住的金浦小區連一輛直達巴士都沒有,老人們不知怎麼接送孩子。
「本來是開開心心的開學第一天,媽媽們守在學校門口,想要討個說法,卻沒有一個答案。」
這則消息之所以引起熱議,是因為此前該小學已因「全校僅22名學生,卻配備23名教職員工」而登上熱搜。
有網民調侃道:一對一的教學是多麼幸福。
一些聲音指責浦東教育局浪費教育資源、學校不懂變通、不懂資源整合。
浦東新區教育局官網發布的《2025年浦東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訊息公示》顯示,浦東新區三橋小學為公辦學校,班級總數5個,學生總數22人,專職教師23人,生師比1.0。
浦東新區教育局今年4月發布的《2025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公示》顯示,浦東新區三橋小學對口地段所屬街鎮為金橋鎮,7個對口地段分別為金明村、金橋路2346弄、金橋路2552弄、金巷村、三橋村、社莊村、張浜村。公示訊息顯示,除金橋路2346弄、金橋路2552弄所在的金浦新村,其它對口地段均已動遷。
據陸媒報道,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每個學校都要按照劃分的招生(對口)地段來進行招生。對於三橋小學學生人數僅22人的情況,該工作人員回覆稱:就是該學校實際地段裏適齡入學的小朋友人數只有這麼多,這個學校對口地段裏應該有好幾個小區都已經動遷了。
去年情況也類似,《2024年浦東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訊息公示》顯示,浦東新區三橋小學班級總數5個,學生總數30人,專職教師24人,生師比為1.25。
據家長反映,浦東三橋小學曾經表態「哪怕只有最後一名學生,也會堅守」。上述受訪的居民表示,校方面對蜂擁而至的指責,選擇了妥協,「不是學校太差、老師太差沒學生願意去,也不是這22名學生有背景有來頭,教育局和學校要特例給他們幾個配這麼多的老師,而是生源本身太少,招不到學生了。」
不只是上海 人口銳減已成全國性問題
上海博主「昆哥」表示,上海浦東三橋小學歷史悠久,而且硬件設施齊全。配備了足球場、運動場、實驗室等設施,是一個非常高端的小學,而且位於上海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但隨著中國出生率降低,小學的生源會越來越少。學校招不到人,就面臨著被撤銷被關閉的命運。
上海浦東三橋小學的困境並非孤例。這反映了中國生育率斷崖式下跌所引發的深層次問題。根據上海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生人數比2023年減少了3萬人。
「昆哥」指出,這種缺生源的現象,並不是某個學校獨有,而是整個上海都在發生,整個中國都在發生的事情。「明年小學關停的消息,就不是新聞了,中小學關停潮將遍布全國!」
據大陸媒體報道,三橋小學是在上述公示學校中生師比最低的學校,大多數公辦學校的生師比超過10.0。
去年9月,社交媒體上熱議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翠湖天地對面的淮海中路小學,其一年級新生招生人數僅為17人。
當時《瀟湘晨報》報道,淮海中路小學校長由地域相鄰的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黨支部書記、校長吳蓉瑾兼任。
有博主2024年8月28日發布的短片中的截圖顯示,吳蓉瑾曾公開表述當時的招生情況:「感謝這17個寶貝和家長選擇了這裏。」
同樣在黃浦區的蓬萊二小,是區內百年老校,也是頗具口碑的一梯隊公辦,不過今年入學的生源也不多,新一年級一個班級僅僅20人出頭。
「入學人數急劇減少,人口導出、舊區改造等情況,都是其直接原因。」
普遍認為,中國出生人口銳減的根本原因在於多重社會經濟因素的交織。
博主「閒扯蛋」表示,缺生源的核心原因就是中國生育率斷崖式的下跌。他說,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出生人口銳減。他認為,這個問題在大城市已經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並將在未來導致更深層次的危機。
他將這個現象歸因於幾個主要因素:1,高昂的養育成本。他說,高昂的樓價(以上海為例,一套房要數百萬)讓年輕人不敢買樓,而這也影響了他們的結婚意願。
2,教育成本。他強調,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補習費用動輒數萬到數十萬,養大一個孩子的總成本高達一百五十萬,而年輕人「養活自己都困難」,根本不敢考慮生孩子。
3,薪資與物價的脫節。他對比了十年前和現在的收入水平,認為大學生起薪並未隨物價、房租、醫療成本的飆漲而增加,導致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倍增。
他認為,與過去把結婚生育視為人生必選項的觀念不同,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追求個人自由,認為單身比結婚更幸福。
他用2023年結婚登記數創40年新低的事實,證明年輕人不結婚是導致生育率暴跌的直接原因。
正如台灣專業科技與財經媒體《財經新報》的文章所說,中國生育率不斷下降,即使政府提供生育補貼,也無法彌補年輕人因高昂樓價、不穩定就業和漫長工時而累積的深層焦慮。現金補貼不足以彌補這些焦慮長期累積造成的「情緒疲勞」。
一位大陸受訪者直言不諱:「只有當你相信未來很好的時候,才有想生孩子的衝動。現在,養育孩子看起來就是陷阱,尤其對女性而言。」#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