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中國大陸中小學開學的日子。然而一些地區的家長吐槽,被老師通知去小學打掃衛生,此事引發家長強烈不滿和質疑。與此同時,各地學校亂收費現象也被曝光,家長對此亂象深惡痛絕。
開學家長被要求去學校打掃衛生
近日,浙江蕭山有家長發帖表示,新學期開學收到了老師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掃,有時間的家長可以接龍報名,也可以選擇請保潔阿姨來做。此通知讓家長進退兩難。
有家長表示不滿:80後、90後們,自己上學時開學要自己打掃學校的衛生,現在是替孩子到學校打掃衛生,這不是打掃衛生,這是潛規則。
擁有13.2萬粉絲的博主「中國小人物」分享的影片中,一名家長表示,小時候自己讀書時,開學要打掃衛生。現在是成年人了,孩子開學家長還要打掃衛生。
另一名女性家長說,孩子開學,家長得去學校做衛生。我就不明白了,那學校的後勤處是幹甚麼的?你不能僱兩個人幹嗎?都說術業有專攻,那我們家長甚麼時候成了學校的長工+技工了?你不能光想著自己省錢省事,那我們家長不得請假呀?請假把工作丟了,這不是給社會增加負擔嗎?
她進一步吐槽:衛生是家長打掃的,作業是家長輔導的,學校門口站崗家長也躲不了,就連晨會的PPT都是家長花錢搞的,還美其名曰叫家校互助、都是自願。娃是家長的軟肋,學校的手輕鬆一捏,家長就得「自願」跟你走。
「中國小人物」表示,這件事的離譜不在於勞動本身,在於責任主體錯位。學校是教育的場所,它提供安全衛生的學習環境,是其基本的責任。那麼打掃衛生這些工作,本應該由學校的後勤、保潔來承擔,它是公共服務的一部份,而不是家長的義務。可是現在在中國,很多學校卻把這樣的事下放給了家長,還美其名曰叫家校共建,但是說穿了這就是公共責任私人化,是教育服務縮水。更值得警惕的是這個行為背後的小農思維,學校把自己當作一塊自留地,誰來耕種,誰來收割,全由地主說了算,不是按照現代教育應該有的規則和契約精神去辦事,而是靠人情面子潛規則,來維持運轉。
他說,家長請得起保潔的可以出錢省事,但是請不起保潔的家長,只能擠出時間去出力。無形中,家長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教育的公平性就被慢慢地腐蝕。而這件事最讓人不舒服的,是那種微妙的權力宣告,學校和家長之間,從來都不是對等的關係。孩子在學校讀書,家長往往不敢得罪老師,更不敢挑戰學校,哪怕不合理,也只能默默地配合。這不是自願,而是被迫;這不是共建,而是服從。這是無生的宣告,誰掌握孩子,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他指出,這個事件的背後藏著大問題,今天學校可以讓家長去掃地,明天就可以讓家長改作業、做手工。事實上在中國,很多學校也一直都是這麼幹的,而邊界的不斷突破,只會帶來責任的不斷轉嫁,最終的結果就是學校越來越懶,家長越來越焦慮,而學生也錯失了真正的鍛鍊能力的機會。勞動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在勞動中學習責任、合作和尊重,而不是讓父母去代勞,更不是把打掃變成了一場家長的效忠式的表演。必須打破這種扭曲的潛規則,學校該扛起的責任不能夠甩給家長,該明確的分工不能含糊其辭。
「作為家長要敢於理性地發聲,該配合的配合,不該代勞的堅決說不,這不僅僅是誰掃地的問題,而是我們究竟想要怎樣的教育的問題。」
各地學校收費亂象令家長深惡痛絕
除了勞動轉嫁,許多中國學校的隱形收費也被曝光,引發廣泛關注。最近一些相關的話題衝上了熱搜。
比如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某高中被爆,以為了學生安全為名,不給宿舍安裝插頭,不讓學生用五毛錢一度的電,找外面的合作的機構,安裝了風筒,女生花1.5元可以吹5分鐘。有家長測算過,如果按一千瓦功率的風筒來折算,電價高達18元/度,而日常用電是0.5元/度,花一塊錢可以吹1~2個小時。如果學校有400人住校,每個人吹頭髮5分鐘花1.5元,那麼學校一天就可以收到600元,一個月的收入近2萬了。
還有某大學的宿舍需要刷卡進入,這個卡是跟手機綁定的,不花錢辦一張新的手機卡,就別想進宿舍。此外,喝水也收費,吹冷氣機也收費,洗澡也收費。一位家長吐槽,女兒辦了洗澡熱水卡,第一天在學校洗澡半小時,被收費25元。
在網上搜索學校收費項目,可以搜到不少奇葩項目,如人臉識別收費,有的學校安裝門禁,開卡費40元,每年交100元。
學校的收費亂象讓家長非常無奈。面對家長的質疑,校方的回覆讓人哭笑不得——一切均是自願繳納。
一位家長質疑到,問題是沒有門禁卡,孩子進不了學校,進不了宿舍。沒有交人臉識別費,孩子就沒有考勤記錄。不刷卡孩子就喝不上水,洗不了澡,吹不了頭髮,學習和生活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哪裏是學校,簡直就是大型的商場,還不如商場。商場開門做生意,講的是你請我願,高興就買,不買人家也不會把你趕出去,更不會找你要冷氣機費、開水費。學校的本質是教書育人,這種無休止的商業化,該適可而止了。
另一名女性家長指出,學校是教書育人,讓學生懂愛,懂做人懂生活的地方。另外,學生已經交了學雜費,費用都包含在內,不應該再額外地收費,以增加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她認為,目前學校的這種教育模式是變相地引導學生處處「以金錢為導向,以利益為目的,而不是教書育人散播愛、傳達愛。學校跟社會不一樣,學生在學校裏應該感受到的是學校的溫暖,而不是冷冰冰的金錢和社會上充斥的自私自利,利己主義。如果一個學校處處都講利益,處處都以金錢為導向,這樣的學校,它就是個垃圾學校,它就教育不出來好學生。#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