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與新創公司TurbineOne簽約,麾下步兵將運用該公司開發的軟件(也稱軟件),協助辨識無人機及其它威脅,即使訊號遭干擾也能運作。以往20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透過這套軟件將可壓縮到20秒內完成。

美國陸軍與成立僅4年、總部位於三藩市的TurbineOne簽署9890萬美元合約,目標是在數據處理速度上比對手快10至25倍,這對於戰場優勢至關重要。

這項合約反映出現代戰場的兩個現實:無人機與人工智能(AI)使作戰速度加快到驚人的程度,而無所不在的訊號干擾,也使前線數據傳輸日益困難。

TurbineOne的軟件可配置在士兵的筆記型電腦、智慧(智能)型手機及無人機,無需穩定的雲端連線。這款AI應用程式讓每一位士兵都能迅速辨識敵方威脅,例如無人機發射地點或隱蔽的部隊陣地,並提供判斷如何應對敵軍所需的情境資訊,無須仰賴遠在數英里外的分析人員。

陸軍高階主管伊凡斯(Andrew Evans)指出,TurbineOne的軟件正是這項轉型的一部份。這顯示軍方正積極引進新興、尚未經驗證的新創企業的技術,以協助因應與過往戰爭截然不同的未來衝突。陸軍以步兵與騎兵部隊為起點,逐步向各單位推廣TurbineOne,針對此一軟件進行壓力測試,並搜集意見回饋。

伊凡斯表示,以往人力需要20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針對數百平方英里地表影像進行篩選,TurbineOne可壓縮到20秒內完成。這套軟件可搭配各類語言模型運作。美國國防部7月已和OpenAI、Anthropic、xAI及Google等模型開發商簽訂合約。

TurbineOne行政總裁凱林(Ian Kalin)表示,在與美國陸軍合作期間,TurbineOne根據用戶回饋,一周內進行超過200次軟件修正。

無論空中、水中或地面,現代戰場隨處可見無人機,這不僅帶來無休止的監控,同時也湧現大量數據,士兵得在數秒內篩選,判斷最迫切的威脅並決定應對方式。

TurbineOne的人工智能會檢視大量紅外線影像、雷達、無線電訊號及其它來源的資料。士兵可要求系統偵測一般類型的威脅,例如任何空中無人機,也能偵測特定威脅,例如配備特定武器的特定型號坦克。

下達查詢指令後,系統會提供相關威脅的資訊及風險評估,並隨著目標移動或變動,持續向士兵及其配備人工智能的武器(如無人機)更新訊息。

選用所有數據皆於裝置端(On-device)處理的軟件,反映出美國陸軍從烏克蘭戰爭學到的教訓:未來戰爭將在通訊癱瘓下進行,屆時無線電與全球定位系統(GPS)會因干擾器的擴散而失效。

伊凡斯表示:「這項技術對作戰的意義,就是直接應對我們所面臨最具戰略性與重大影響的威脅。也就是切斷與後方聯繫,只能靠現有隨身裝備應戰。」

這與軍方目前普遍仰賴的雲端人工智能系統截然不同。雲端系統不僅會在被干擾時失效,還可能對使用者構成風險,因為任何訊號都可能暴露方位。

(轉自中央社)#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