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美國東北部外海鑽探時,發現隱藏於鹹水之下的巨大淡水含水層。研究人員推算,其規模理論上足以支撐大都市數百年用水,為全球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帶來新希望。
據美聯社報道,這項被稱為「501號遠征」(Expedition 501)的全球科研計劃,由十多個國家合作,耗資2,500萬美元,在科德角(Cape Cod)外海進行了三個月鑽探。團隊提取近5萬升樣本,證實這片含水層可能從新澤西延伸至緬因,是迄今發現最龐大的海底淡水儲庫之一。
早在1970年代,美國政府船隻為尋找能源鑽探時,便意外在海底岩層中發現淡水。今年科學家重返此地,首次系統性鑽入海床直接取樣。樣本鹽度最低僅1‰,與陸地淡水接近,理論上可飲用。
「這是一次突破性發現。」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地球物理學家Brandon Dugan說。他指出,這些水可能來自冰川融水,或至今仍與陸地地下水相連,顯示含水層具再生潛力。
聯合國警告,五年內全球淡水需求將超過供給40%。沿海地區因海平面上升遭鹽化,而人工智能與雲端運算的數據中心耗水驚人。在美國維珍尼亞州,數據中心耗電已佔全州電力消耗的四分之一,這些設施多依賴冷卻水維持伺服器運行,一座中型數據中心的用水量可相當於上千戶家庭的用水量,對當地水資源形成壓力。
2018年南非開普敦曾因旱災險些斷水,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夏威夷與印尼雅加達等地,也同時面臨水資源緊張,不過也有海底淡水蘊藏。
科學家估算,這片海底含水層的規模可滿足紐約市數百年需求。但能否安全抽取,仍有技術與生態挑戰。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學家Rob Evans提醒:「一旦抽水,幾乎肯定會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
研究團隊正在分析樣本中的微生物與礦物,以判斷水質與年齡。如果證實水源年輕且仍在補給,未來或可成為乾旱地區的戰略儲備。
「這是全新的環境,從未有人研究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學家Jocelyne DiRuggiero說。
科學家預計半年後在德國召開會議,公布水源年齡與成因的初步結果。若研究證實水源可再生,這一海底淡水含水層或將成為未來乾旱地區的全新生命線。#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