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各地審計報告再度揭開養老金監管弊端,2024年度已有七省市被點名涉及違規發放養老保險待遇,金額超過八千萬元。不少死亡人員、服刑人員,甚至重複領取者,皆在名單之列。
據第一財經統計,近期,26個省份審計部門公開的當地2024年度省級市級或自治區預算執行和其它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其中7個省份審計部門指出一些地方機構違規發放養老金,涉及資金總規模已超8,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包括向死亡人員、服刑人員等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養老金。
該報告顯示,江蘇省7市因比對滯後、審核不嚴,向不符條件人員發放2,574.64萬元,並重複支付774人養老金與喪葬費228.16萬元。河南省及19市同類問題更為嚴重,違規發放金額達2,710.08萬元。山東自2022年至2024年,2市48縣向505名死亡人員支付241.48萬元。吉林曝出違規發放34.4萬元,甘肅為290.91萬元。
北京一位退休財政官王某認為,審計結果表明養老金管理中存在一個龐大漏洞。她對記者表示,養老金屬於民生保障重點,但在數據比對、資格審核等方面暴露出嚴重問題:「比如對死亡人員的即時數據更新滯後,監管部門與民政、公安等訊息共享不暢,還有地方官員為了私利,隱瞞死亡、冒領他人養老金情況相當嚴重。」
首都北京的審計數字尤為明顯。區級社保經辦機構向284名死亡與服刑人員支付養老金1,954.33萬元,另向死亡工傷職工支付生活護理費17.24萬元,並向不符合條件的供養親屬發放撫卹金199.95萬元。重慶則因制度比對缺陷,向402人重複支付177.54萬元。
審計部門多將問題歸咎於「訊息不暢」「數據滯後」,但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這樣的理由難以服眾。
北京一民間組織的公共政策研究員張平(化名)分析表示,此次涉及金額(超八千萬元)雖在各省財政總體中不算巨大,但具有警示意義:「太誇張了,這不是單純的個案,而是制度設計導致的訊息不透明,各地政府沒有監督機制,一些當官的見到錢就眼紅。」
張平指出,很多地方養老金發放仍依賴紙質審核或分散管理,當局遲遲不願建立統一的全國實時訊息平台。
輿論場上,眾多網民直指此類現象並非偶然錯漏,而是監守自盜。山東一網民在評論區留言說:「這些錢最後都進了誰的腰包?小學生都能查清楚,卻偏偏拖到審計才揭開。」
四川網民也質問:「我們掏的是自己辛苦錢,連死者和服刑人都能領,國家還讓人怎麼放心?」
另有評論質疑官方解釋過於敷衍:「銀行交易紀錄實時可查,電訊詐騙都能追蹤,偏偏養老金不能?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有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浙江律師周陽(化名)受訪時表示,大陸的養老金系統和官僚體系早就「破爛不堪」:「我最近接手的一起案子,一個公務員領取一名死亡人員的養老金長達18個月。如果將養老金問題與近年來查處的社保領域貪腐案結合起來看,可以發現這些『小漏洞』往往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
另有財經研究員分析認為,八千萬元只是明面數字,「若無審計抽查,更多隱匿資金或早已流失」。當局應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與即時監測體系,並將責任落實到具體官員,以免審計報告流於形式。
但他表示,「制度問題不解決,甚麼措施都是表面文章。」
中共最高檢察院官網2024年4月19日曾通報稱,檢察機關辦案發現,一些違法行為人通過虛假訴訟、虛假勞動仲裁騙取國家養老保險金,並稱:「任何藉助虛假訴訟或虛假勞動仲裁確認勞動關係的形式參保繳費、辦理退休、領取退休金等行為,均屬於騙取或套取國家社保基金的違法行為。」根據《社會保險法》第88條規定,騙取社保基金應責令退回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追究刑事責任。#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