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共官方推動大規模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試圖拉動內需。近期,26個省份公開的2024年度審計報告顯示,有六省份存在騙補及違規使用的國補資金,總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下同)。

據《第一財經》9月9日報道,近期26個省份審計部門公開當地2024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它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該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其中6個省份存在騙補及違規使用的國補資金,總額超過1億元。

湖南審計報告稱,汽車置換、農機報廢更新等領域補貼資金被騙取或違規使用,涉及金額約9373萬元。

黑龍江審計報告顯示,13個縣部份經銷商通過以舊頂新、更換銘牌等方式使用舊機具、樣機、劣質農機等騙取補貼資金。個別生產企業夥同4個縣12家經銷商,以零元購機誘惑農戶或與農戶串通編造虛假購機流水等手段,虛假銷售劣質打捆機騙取補貼資金。

重慶審計報告稱,部份以舊換新補貼被騙取套取或政策執行不嚴。2個區3家經銷商,其參與以舊換新補貼活動的少數家電商品在活動期間漲價,影響政策執行效果;8個區15家經銷商通過虛構家居交易、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等方式,協助顧客獲得或騙取套取以舊換新補貼93.08萬元。

河北審計報告稱,主管部門審核把關不嚴,未按標準或重複補貼152萬元,涉及石家莊、滄州、邢台等9市。個別地方家電承辦企業臨時提價,某市3家家電企業活動期間銷售價格、備案價格均高於近3-5個月的銷售價格。

山東審計報告顯示,抽查發現,因主管部門審核把關不嚴,向報廢不符合補貼政策要求的貨車、中型載客汽車、新能源車的67名消費者,違規發放汽車置換更新等補貼68.62萬元。

甘肅審計報告稱,少數民營企業虛假銷售,騙取消費品以舊換新財政補貼資金。

2024年3月,中共啟動了消費品以舊換新和設備更新項目,主要靠地方政府推動,但收效甚微。今年8月開始,財政部從特別國債中撥出約1500億元用於家用電器、汽車、電動單車和其它商品的以舊換新。

「以舊換新」類似寅吃卯糧,今年提前消費耐用品,會降低未來幾年在耐用品上的預期支出。

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曝料,2024年「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出台後,電商平台和實體店的商品價格突然漲價,補貼後的價格與補貼前差別不大,有的甚至更貴。商家藉機「薅補貼的羊毛」,更嚴重的是「騙補」「套補」。

據官方數據,2024年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國補資金總規模為3000億元左右,而今年這一額度增至5000億元。

財經評論人士蕭易今年4月在《大紀元》撰文表示,中國經濟的本質問題是供需失衡。供給過剩源於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產業政策長期補貼企業,刺激企業供給擴張;而需求不足則因收入分配失衡,財政和國企集中過多收入,導致個人所得不足,家庭購買力下降。解決此矛盾應削減財政對產業補貼,並提高個人收入比重以刺激內需。但當局政策反其道而行之。其中,當局稱今年將「以舊換新」補貼規模從2024年的1,500億元提高至3,000億元。口號喊得響亮,卻沒有甚麼實際效果。同時該政策邊際回落現象日益顯著、後續乏力。#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