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日前發布的報告,在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來自中國的洗錢網絡,通過美國的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為墨西哥販毒集團等犯罪組織及中國富裕階層轉移了高達約3,120億美元的非法資金。(詳情請看早前文章

如果說中國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的資本外逃是出於恐懼,那麼中共權貴階層的資產轉移,則是最具諷刺意味的。現在,就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對中國經濟的真實影響及其潛在風險。

相當一部份出逃的「紅色資本」,在海外經過一番精心包裝和洗白,又搖身一變,戴上「外資」的面具,堂而皇之地回到中國,成為地方政府的座上賓,享受著各種超國民待遇。

這是一場正在蠶食中國經濟根基的「熱錢遊戲」。這種資本回流,短期內或許能粉飾出經濟繁榮的假象,但其長期代價,卻是扭曲的資本結構、流失的巨額稅收,以及隨時可能引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是一場由權貴階層主導並針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欺詐。

從「非法外流」到「合法回流」

中共權貴們洗白的資金變成為外資,大搖大擺再次從香港進入中國大陸攪動經濟獲利。例如,通過香港與大陸股市互聯互通計劃的外資,就有權貴們的資金在裏面,即所謂的「北向資金」。

中共想方設法掩蓋假外資的足跡,2024年5月13日,滬股通/深股通實時成交額及每日額度餘額的信披(資訊披露)調整正式實施。不再披露外國投資者買賣中國大陸股票的交易數據,這意味著北向資金實時買入交易金額、賣出交易金額和交易總額不再披露。

那麼,中共權貴如何實現轉移資金的?例如,全球金融誠信組織2013年12月發布的報告《發展中國家的非法資金流動:2002-2011》指出,中國的資本外逃總金額達到3.79萬億美元。權貴與和他們關係密切的企業,通過各種灰色乃至非法手段,偽造進出口貿易合同、虛報價格等方式,將巨額資金轉移至境外。這些資金首選目的地往往是香港,以及英屬處女島(BVI)、開曼群島這類避稅天堂。

筆者也做過一些研究:中國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達到歷史高點的近四萬億美元,到了2016年12月,官方數據消失了近一萬億美元。在2014至2016年,依靠對外貨物貿易賺取(出口額減去進口額)14,853.6億美元,而這筆資金未反映到官方外匯儲備數據上。數據表明,在2014至2016年出現資金大規模外逃,超過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消失。

在2020年至2022年,中國依靠對外貨物貿易賺取了2萬億美元,但外匯儲備、外匯存款等數據並未同步增長,意味著同樣出現大規模資金外逃,而官方媒體卻以「藏匯於民」的說法掩蓋實情。

權貴們的資金一旦抵達離岸金融中心,便如同泥牛入海,其真實的所有權被層層疊疊的空殼公司所掩蓋。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金融操作,這些原本見不得光的「黑錢」或「灰錢」,就被「洗白」成了乾淨的海外資金。而下一步,就是最關鍵的「迂迴投資」(Round-tripping Investment)。這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金融欺詐行為。

這些由離岸公司持有的資金,會以「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名義,重新注入中國大陸市場。它們或成立外商獨資企業,或與地方政府合作開發項目,或直接參股併購國內企業。至此,一個從「出逃」到「榮歸」的閉環形成。

虛幻而暫短的外資投資增長

為甚麼權貴資本要如此大費周章地「繞一圈」再回來?因為「外資」這副面具,在中國實在是太值錢了。

中共也給權貴們開後門,自2024年12月2日起實施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允許外國自然人實施戰略投資;放寬外國投資者的資產要求;增加要約收購這一戰略投資方式;允許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權實施跨境換股;將外國投資者的持股鎖定期由不低於3年調整為不低於12個月。

這對中共權貴的後代們很有利,作為取得了外國國籍(外國自然人)的權貴後代們來說,只要用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為支付對價,在其父輩權力的影響下,就可以換取中國大陸優質上市公司的股份了,而所謂的境外非上市公司很可能都是虛構的。並且,持股鎖定期變短,更加方便權貴後代們獲利後撤退了。

長期以來,為了吸引外資,中共各級政府對外資提供了大量優惠政策,包括但不限於:企業所得稅減免、土地使用優惠、貸款審批便利、以及在特定行業更寬鬆的市場准入。這些政策,如今卻被假外資鑽了空子。

短期來看,這種迂迴資本似乎能帶來一些表面上的好處。一個地方突然落地一個號稱投資數十億元的「外資」項目,地方官員的政績好看了,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上去了,這些資金的注入好像促進經濟增長和外資流入。

但這是不可持續的「假象繁榮」。這些資金的真實目的並非深耕實業、推動技術創新,而是利用政策套利,追求短期高回報。當財政補貼到手,這些假外資就撤退,留下一個爛攤子。中國大陸一些荒廢的產業園、科技園都是這樣的例子。

相對而言,假外資更傾向於投向金融等高流動性資產,一旦風向有變,便會毫不猶豫地抽身離去。

被掏空的經濟根基

假外資造成了一個被嚴重透支的經濟軀體。

首先,是中國外資數據的嚴重虛高與資本結構扭曲。香港長期以來都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佔比常常超過70%。這種虛高的FDI數據,不僅讓外界無法看清中國經濟的真實健康狀況,更會誤導宏觀經濟決策。中共決策層看著各地一片大好的「招商引資」形勢,可能會忽略掉國內資本正在加速流失的嚴峻現實。

其次,是稅收的巨額流失與國內資本的減少。僅僅因為披上了一層「外資」的畫皮,就得以享受各種稅收減免優惠。財政收入被侵蝕,最終買單的是全體納稅人。本應用於改善公共服務、醫療、教育的資金,就這樣流入了權貴階層的口袋。

最後,是巨大的金融風險。這些紅色「外資」完全是投機性熱錢。持有者身處中共體制內部,對政策風向的變化有著超出普通人的敏感度。他們消息靈通、行動迅速。當經濟向好、政策寬鬆時,他們大舉湧入;一旦出現風吹草動,例如中央要開始整頓某個行業,或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他們會是第一批將資金再次抽逃離境的群體。

這種資本的大進大出,會劇烈衝擊中國的資產價格、匯率穩定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極易在關鍵時刻引爆系統性金融危機。它們就像一顆埋在中國金融體系內部的定時炸彈。

社會公平與法治盡失 對全民的掠奪

當普通民眾連每年換匯5萬美元都受到嚴格限制時,權貴階層卻能通過各種渠道將億萬家財轉移海外;當中國中小企業主在為獲取一筆銀行貸款而四處奔走時,假外資卻能輕鬆獲得政府的政策紅利。這無疑加劇了中國的貧富分化,固化了階層壁壘。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的「巴拿馬文件」、「潘朵拉文件」等一系列調查,早已揭示了中共頂級權貴家庭如何利用離岸公司隱藏巨額財富。包括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前總理李鵬、前國家主席鄧小平、前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和劉雲山等人的親屬都擁有離岸公司。這些見不得光的資產,正是「返程投資」最重要的源頭之一。

吸引外資所制定的優惠政策,恰好為這些外逃的權貴資本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可以來回收割的後門,過程中,中國的社會公平與法治盡失,權貴階層不斷掠奪全體國民。@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