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國商會(AmCham Shanghai)周三(9月10日)發布《2025中國商業報告》顯示,中美貿易摩擦與地緣政治緊張持續削弱在華美企的信心,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與營收預期均跌至歷史低點。
盈利狀況改善但前景悲觀
報告指出,2024年有71%受訪企業實現盈利,高於2023年的66%低谷。其中製造業盈利比例達80%,零售業為69%,服務業僅55%。2024年有57%的受訪企業實現營收增長,較2023年的50%有所上升。
然而,受新一輪關稅影響,64%的企業預計2025年營收將受拖累,僅45%受訪企業看好今年收入增長,若成真將創歷史新低。
對未來五年在華經營前景抱持樂觀的比例也跌至41%,連續四年下滑並創下新低。其中製造業最低(36%),零售業最高(51%)。
此外,僅12%的企業將中國列為總部的首選投資目的地,亦為歷年最低。
關稅爭端與政策影響
中美關係與地緣政治風險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近半數(48%)的受訪者希望美方全面取消對華關稅及非關稅壁壘,33%希望撤銷4月新關稅,如因芬太尼問題而加徵的20%稅率。
同時,42%企業希望中共政府取消對美國進口商品的所有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另有34%希望恢復最惠國待遇稅率。
若美國撤銷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地位,69%企業預期將遭受負面影響,其中製造業企業首當其衝。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4月宣布「解放日」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中方隨後採取報復性措施。雖然近期雙方同意暫停部份關稅90天,但企業仍對未來走向感到憂慮。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Eric Zheng)對路透社表示:「我們喜歡這90天的暫停,但問題依舊存在。」他補充,當前的不確定性使企業難以做出長遠規劃。
外企分散風險與供應鏈重組
調查顯示,企業在華投資趨於謹慎。2024年有23%的企業增加在華投資,但創紀錄的有26%選擇縮減。今年僅22%的企業預計擴大投資,25%則計劃減少。
同時,過去一年有47%的企業將原定在中國的投資轉向其它地區,比例為2017年以來最高,東南亞仍是最主要的承接地。
部份企業還調整供應鏈,將面向美國市場的產品轉移產地,或採取「雙軌策略」以應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
這份調查由羅兵咸永道中國(PwC China)提供分析支持,商會的年度調查是針對在華美國企業歷史最悠久的年度調查之一。今年共有254家上海美國商會會員企業參與,涵蓋製造、零售及服務等行業。#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