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聯同多間機構和院校展開防騙活動,並指出今年首6個月錄得957宗大專院校學生被詐騙個案,當中本地學生佔約67.3%;金額方面,大陸留學生損失嚴重,共被騙6,031萬元,佔總詐騙金額約56%。單一最大損失案例涉及一名25歲大陸碩士生,被騙去1,097萬元。警方將與青年協會、金融管理局及精神科醫生等合作成立新平台,進一步協助及保護學生免受詐騙傷害。
警方於今年首7個月錄得24,644宗騙案,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涉及損失金額42.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5.6%。今年首6個月,分別有644名本地生及313名「港漂」大陸學生被騙,總損失金額約1.086億港元。其中有58名大陸學生陷入冒充官員及客戶服務的電話詐騙,以詐騙案件數量計位居第二,損失金額高達4,823萬元,佔總損失金額近八成。
其中一名25歲大陸碩士生今年4月接到冒充入境處的電話,指其多個銀行賬戶涉嫌金融詐騙,並轉駁到假冒珠海市公安局。騙徒出示偽造的保密令施壓,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並將1,097萬元存入指定賬戶進行「資金監管」。直到疑犯再次要求轉賬,銀行發現異常並報警,受害人才得知自己被騙。
警方亦發現新型詐騙手法,今年首6個月接獲18宗學生涉及租樓騙案,涉款214萬元。受害人超過九成為大陸學生,他們收到聲稱廉價租樓的廣告,支付保證金後,騙徒即失去聯繫。
同時,今年有多名大陸學生被拘捕,其中一名19歲學生協助「冒充官員」詐騙組織擔任跑腿,假扮廉政公署人員向受害人遞送「公函」,聲稱受害人涉嫌洗黑錢,需繳交保證金以證明清白,因行為可疑被大廈保安人員報警揭發。警員在他身上搜獲偽造的廉署證件及公函,相信他涉及3宗詐騙案,涉款共約879萬元。
銀行加強偵測預警
金管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陳景宏稱,現時銀行和警方會實時偵測及預警詐騙案件,今年首7個月成功識別2,200宗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兩倍。金管局將於本月內向所有零售銀行提供詐騙風險指引,包含過去案例及最新詐騙手法分析,以提升銀行監控詐騙交易的系統效率。《銀行業(修訂)條例》相關措施最快於今年11月實施,銀行若發現傀儡賬戶,可通知平台上的其它銀行,提醒它們注意客戶紀錄中是否有相同名稱的賬戶防範。
理工大學表示,已於今年5月開展「大專學生詐騙認知調查」,成功訪問了4間大學共3,189名受訪學生,當中超過八成曾遇到騙案,但當中只有五成有經濟損失的受訪者報警,其餘約兩成未有向他人求助,主要因為金額小、嫌麻煩或感到羞愧等原因。
截至8月底,本學年約1.8萬名大學生已完成反詐騙線上學習課程。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羅國凱稱,鑑於本地學生被騙案件增加,將加強防騙宣傳,包括安排「乖巧寶寶」主題車巡迴17間大專院校。警方在取得受害人同意後,會將案件轉介至青年協會,由社工為學生及其家庭提供支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