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將普通金屬煉成黃金一直是煉金術士與科學家們的夢想,但均以失敗告終。近期,一個國際團隊透過大型強子對撞機,成功將鉛瞬間變成黃金。儘管黃金存在的時間短暫,但已成現代煉金術重要里程碑。

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和多個其它地區國家的大學、科研機構等共同合作,使用新的精密而靈敏的探測器,觀察到鉛離子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對撞後,會短暫變成黃金。

這項突破性發現,不僅引起了全球媒體和科學界的關注,更被科學家視為設計更先進、更安全的粒子加速器的關鍵一步。該研究成果於權威期刊《物理評論》上發表。

過去,觀測機器很難完全偵測到粒子正面碰撞後產生的數據,原因是粒子正面碰撞後,更小的粒子會四處飛濺。另外,科學家對於「擦肩而過」的超外圍碰撞現象也深感興趣,因為這些粒子即使沒有直接接觸,在足夠近的距離下也會產生相互作用。

為了更準確檢測這些數據,堪薩斯大學團隊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旗下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室(ALICE),共同開發出追蹤質子和離子之間「超外圍」碰撞的創新技術,該技術在LHC對撞機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研究團隊指出,鉛原子核在LHC對撞機中近光速(高達光速的99.999993%)移動時,會產生短暫的光子脈衝,並觸發「電磁離解」過程。此過程中,光子與原子核相互作用激發其內部結構振盪,導致少量中子和質子噴射出。

實驗中,研究團隊將鉛金屬離子(包含82個質子)以近光速發射後,與另一個相同速度的鉛離子對撞。結果顯示,鉛離子內部的原子核被撞出3個質子後,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變成黃金(包含79個質子),但存在時間為一微秒。

另外,他們發現,若鉛金屬被撞出不同數量的質子,就可能變成鉈、汞、鉑(白金)等其它元素。實驗中,團隊甚至測試了鉛與金的對撞,也得到相似的結果。

研究人員還分析哪些金屬被撞出來的頻率比較高。結果顯示,鉛撞擊後生成鉈或汞的頻率,要低於生成金的頻率。

然而,這些新原子核的壽命極其短暫,容易衰變成其它金屬。同時,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對撞出來的物質,可能會撞到LHC對撞機中的其它零件,從而觸發機器的安全警報系統。

堪薩斯大學LHC與ALICE實驗團隊表示,黃金的誕生雖然讓大眾著迷,但他們計劃繼續研究超邊緣碰撞,因為理解這些相互作用的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深入。

該研究團隊使用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座橫跨法國和瑞士邊境、長達17英里的地下粒子加速器。其中採用了一種精密而靈敏的探測器「零度量熱器(ZDC)」,用於檢測光子與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數量。

堪薩斯大學物理學教授、ALICE計劃負責人丹尼爾‧塔皮亞·高木(Daniel Tapia Takaki)對該校的新聞室解釋,「當帶電離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時,它就會開始發光。一個離子發出的光可以拍攝另一個離子的照片。當光的能量足夠高時,它可以探測到另一個原子核的深處,就像一個高能量閃光燈。」

他接著說,「有時,兩個離子的光子會相互作用,我們把這稱之為光子與光子碰撞。這些事件極其『乾淨』,幾乎沒有其它物質產生。這與典型的碰撞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典型的粒子碰撞時會出現小粒子四處飛濺的情況。」

他解釋,「這種光的能量非常高,它可以將質子從原子核中擊出。有時是一個,有時是2個、3個甚至4個質子。我們可以用探測器直接看到這些被擊出的質子。」

ALICE 發言人馬可‧范‧萊文(Marco Van Leeuwen)表示,「我們的探測器不僅可以處理產生數千個粒子的正面碰撞,還能檢測少量粒子與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另外,我們能藉此研究電磁核轉換的過程(化學元素轉化成另外一種元素,或同位素轉化為另一種同位素)。」

「該研究結果也改進了電磁解離的理論模型。這些模型除了內在的物理意義之外,還用於理解和預測光束損失。這些結果對於未來設計出新的粒子加速器來說至關重要。」ALICE合作計劃的約翰‧喬伊特(John Jowett)表示。

這項研究也得到了美國能源部(DOC)科學辦公室、核子物理辦公室的支持。#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