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將美國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的根源指向「左派」,並表示已針對部份人士展開「重大調查」。

周日,特朗普對記者說:「問題在左派,不在右派,不像有些人喜歡說的那樣在右派。」

特朗普說:「我們面臨的問題在左派。當你看那些煽動者,看看那些把我們國家說得一無是處的品行不端者,以及到處焚燒美國國旗的行徑——那是左派,那不是右派。」

他同時強調:「他們已經在接受重大調查。許多你傳統上會認為屬於左派的人,他們已經在接受調查。」

特朗普再次譴責了那些在網上為刺殺行為叫好的人們。

「如果他們那一邊(左派)出了甚麼事,我們不會慶祝——而且我們確實沒有。這些人心理病態,真的非常扭曲。」特朗普說。

當被問及是否會撤銷外籍「叫好者」的簽證,特朗普說政府目前沒有這樣的行動,但是「我們正在查看名單」。

「我們不喜歡那樣。那是不對的。」特朗普說。

共和黨政要:激進左派欲使人們仇恨右派

共和黨多位政要把也矛頭指向「激進左派」。共和黨籍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在《Meet the Press》節目中表示,他認為柯克遇害事件是「激進左派」促使人們仇恨MAGA運動的又一例證。

共和黨人一直認為,「激進左派」的某些論述會促使人們對右派人士產生敵意、排斥,甚至支持對他們使用暴力。

格雷厄姆說:「關鍵在於,我們都反對政治暴力⋯⋯我把這看作是對一個政治運動的攻擊。」

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在霍士新聞的訪談中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他警告:「人們必須停止把單純的政策分歧,描述成對我們民主的生存威脅,以及你們一直聽到的所有這些說法。」

他說:「你不能把另一方稱為『法西斯』和『國家之敵』,卻不明白我們社會中有一些精神失常的人會把那當作行動的暗示,去做瘋狂而危險的事——而且我們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頻率正在上升。」

不過,部份共和黨人承認,左派、右派都有激進攻擊行動的受害者。

共和黨參議員蘭克福德(James Lankford)在CBS《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與民主黨參議員庫恩斯(Chris Coons)同場受訪時,展現出彌合分歧的努力。

蘭克福德說:「這不是新鮮事,但它持續抬頭。正如我們所見,明尼蘇達州的民主黨議員在自己家中遇害;我們也看到賓夕凡尼亞州的一位州長,他的住宅被縱火。這不僅發生在公共活動上,也發生在我們的私人空間。我們非常清楚,有些人是不理性的,會做出不理性的舉動。」

蘭克福德在CNN《國情諮文》(State of the Union)節目上說:「我是保守派共和黨人。我也有民主黨朋友,他們想法很不同、投票選擇也很不同,但他們仍然是我的朋友。所以僅僅持有那種意識形態、只是不一樣的信念,並不違法。那就是美國。」

民主黨參議員:兩黨都面臨政治暴力

民主黨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也在NBC《會晤新聞界》(Meet the Press)上表示,他的妻子、民主黨眾議員嘉比‧吉福茲(Gabby Giffords)遇襲一事,表明雙方陣營都面臨政治暴力威脅。

他節目中說:「我妻子中槍已是14年前的事了。你知道這些。你知道,政治光譜的雙方都遭遇過這類暴力。前不久,在明尼蘇達,梅麗莎‧霍特曼(Melissa Hortman)和她的丈夫,他們遭槍擊身亡。」

他強調,這並不是像某個政黨一面倒地向另一個政黨發動所有的暴力襲擊。

部份選民呼籲 應立法對媒體問責

在柯克身亡後,TikTok用戶「艾莉·梅」(Ellie May)發布了一段影片,呼籲特朗普總統恢復一項冷戰時期的媒體「問責」法律,相關聯署請願在13小時內已獲得逾5,000個簽名。

該用戶呼籲,特朗普政府應重新引入《史密斯-蒙特法案》(Smith-Mundt Act),並將其改名為《查理·柯克法案》(Charlie Kirk Act)。這項冷戰初期通過的美國聯邦法律,核心目標是為了對抗蘇聯的宣傳,並提升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該法連帶禁止宣傳內容在美國國內播發。

梅的影片迅速爆紅,並被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轉發。
 

在影片中,梅指責一些媒體「散播造假宣傳」(spreading propaganda),並在社交平台上快速擴散陰謀論。

梅對《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說:「我認為,在這個國家推動像樣的改變,唯一的方法就是開始發聲。」

她說:「在他去世之前,我們有一位查理‧柯克;自他去世以來,我們看到更多過去從未把在鏡頭前露面的人開始對著當權者說真話。」

梅認為,這將是美國的一個「轉折點」。

她在請願文中主張:「每次違規行為應處以相當於該公司價值至少35%的罰款。」

梅寫道:「毫無根據的指控——例如在缺乏可驗證證據的情況下,將個人貼上偏執狂、法西斯主義者或種族主義者的標籤——不僅毀壞聲譽,更危及生命。此類行徑絕不容忍,必須嚴格追究責任。」

梅補充,這不是在呼籲進行媒體審查,而是呼籲媒體機構為其行為負責。#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