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政府未能認識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作為國家領導人根本不勝任——其無知被其冷酷無情所掩蓋——這是中國戰略問題的核心所在。
這些已演變為全球性的問題,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
習近平的問題只是領導層缺乏智慧、導致走上不明智路線的無數例子之一,每個國家都出現過這種缺乏智慧的領導。
愛爾蘭劇作家肖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在1919年的戲劇《傷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中指出:「老年人很危險:他們不在乎世界將會怎樣。」
這讓人清醒地意識到,憤世嫉俗和冷漠——往往是老年人的表現——在影響國家政策方面,可能與年輕人的自滿和無知一樣危險。它提醒我們,智慧,就像智力一樣,沒有任何真正恆定的衡量標準。
智慧是否被定義為沒有老年人的「危險」特質,而被認可為老年人的「正面」特質?我們又該如何定義「積極」呢?智慧,或許最貼切的描述是:逐步消除我們每個人對國家或原生社會所懷有的固有或原始的偏見,同時認可一種邏輯的有效性——該邏輯消除「地方偏見」,卻未必會去除「地方忠誠」。
儘管我們嘗試定義智慧,但至今仍未完全令人滿意地描述它。通常,我們傾向於將智慧視為一種「見之即知」的能力——某種直覺上可識別但難以精確定義的東西。智慧是由智力和經驗的結合塑造而成,經歷越是深刻,對智慧的塑造或扭曲的影響就越大。
因此,部份智慧源於人生中學到的經驗教訓,要確保智慧不被痛苦與負面情緒所扭曲,是一項挑戰。實際上,智慧與智力一樣,可以被引向正面或負面:基於個人經歷中打下了深刻烙印的事件,或者通過更廣泛地接觸歷史而間接獲得的經驗,可能會導致過度謹慎或過度樂觀。當然,智慧最好能朝著正面發展,將樂觀與獲得的經驗相結合,並確保通過現實教訓的錘煉來繼續冒險。
智慧對戰略決策的影響,通常可以通過審視資深官員或觀察者對關鍵議題的判斷紀錄來確定,以及他們的經驗是否體現出更全面、更少情緒化的處理方式,還是他們的觀點僅是職業生涯中固有信念的重複。
對於年輕或經驗較少的官員來說,他們往往傾向於尊重並遵循領導的果斷決策,尤其當這些決策強化了普遍認同的觀點時,往往會減少自我反思或質疑的意願。我們如何識別領導是否採納了明智的建議?如何明智地選擇我們的導師?換句話說,我們如何具備識別智慧的智慧?
真正的領導力是否掩蓋了領導者不斷從內心質疑自身能力以及戰略背景的能力?
情報界人士長期以來一直用「向權力說出真相」來描述自己的使命,但甚麼是「真相」呢?如果我們希望「向權力說明智的話」,我們如何在「情報」中融入智慧——即情報部門的成果?我們如何定義和呈現「真相」,使其反映出決定「真相」含義的背景?
脫離背景的真相,就像沒有智慧的老者一樣,對政策而言充滿危險。
我們目睹過政府與決策者往往在缺乏必要經驗的情況下便登上權位,尤其那些從未面對現實世界挑戰的官員。現代社會充斥著膚淺的「民主」概念,往往忽視了持久社會契約中更根本的倫理精神(或稱倫理本質),從而使缺乏認知的選民被誘惑,最終推舉出不明智的政治人物,我們所見到的這類例子有多頻繁?
在包括軍隊在內的官僚體系中,正式職業晉陞路徑出現超越個人能力的晉陞(彼得原理)頻率有多高?
[彼得原理」是指: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有人會因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
個人在面對良好實踐被扭曲的情況下應採取何種措施?理性又如何能夠干預不合理野心的擴張?
或許,在當前的國際、國內政治環境中,我們可以看出,特別是事後看來,自2012年上任以後,習近平幾乎沒有做出任何符合自身的長期利益、中共的利益或「中國」作為地緣政治實體的利益的決定。
到2025年,這一認知已在中國社會和中共內部廣泛傳播,中共黨內也開始採取補救措施。然而,2012年未能認清或質疑習近平是否適合擔任領導角色——比如,他是否應當領導中國並且讓這個國家的競爭對手、敵人或其他人不快——正是全球危機的根源所在。
這個論點將我們引向何處?我們如何從反思性的視角中獲益?
在過去六十餘年的戰略分析生涯中,我發現自己的觀點更多是由問題而非答案所引導。我的問題越來越多,它們比明確的答案更能塑造我的觀點。實際上,明確的答案只是用來平息晚宴上的爭論,問題只會讓我們深入迷宮,追尋更為精準的問題。
正是在這些問題中,我們才能找到智慧,而非答案。
作者簡介:
格雷戈里·科普利(Gregory Copley)是位於華盛頓的國際戰略研究協會(ISSA)主席,他還是《國防與外交事務》(Defense & Foreign Affairs)系列出版物的總編輯。科普利出生於澳洲,是一位企業家、作家、政府顧問、國防出版物編輯,並獲澳洲勛章(Order of Australia)。他的第37本書《高尚的國家:不光彩時代的治理選擇》(The Noble State: Governance Options in an Ignoble Era)是其最新著作。
原文:Why Did No One Question Xi's Suitability for Leadership?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