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認為地球只有「月球」這麼一顆伴侶衛星,它影響地球的潮汐變化、穩定季節並照亮夜晚。近期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它在地球軌道中已「潛伏」數十年,直到近期才被確認為是一顆新的準衛星。

國際天文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於8月29日發布一項公告指出,天文學家通過夏威夷毛伊島(Maui)哈萊阿卡拉(Haleakalā)天文台的Pan-STARRS1望遠鏡,成功觀測到一顆被名為「2025 PN7」的準衛星。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直徑僅19米(62呎),略小於2013年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 meteorite)爆炸的隕石。它與地球的距離範圍廣泛,大約在450萬公里到5,900萬公里之間。

「2025 PN7」被官方分類的亮度為26.4星等(星等越低,物體越亮)。這意味著它極為暗淡,僅能通過優秀的天文望遠鏡才能觀測到,原因是大多數肉眼可見的恆星為6星等以下,而目前肉眼可見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其星等為-1.5。

天文學家解釋,儘管「2025 PN7」看起來似乎受到地球引力束縛,才圍繞著地球運行,但實際上它仍是一顆近地小行星,其運行軌道與地球圍繞著太陽的運行軌跡更為相似。

「2025 PN7」的準衛星特性,最初由法國記者兼業餘天文學家Adrien Coffinet提出。他於8月30日在小行星郵件列表上發表他的計算結果,並指出,「2025 PN7在未來60年,似乎將是地球的準衛星。」

該小組中的另一位成員則表示,從該天體的軌道來判斷,它似乎已經在我們附近飛行了約70年。天文學家們表示,過去為何沒有注意到「2025 PN7」,是因為這顆天體的體積太小、星等高,導致天文學家難以察覺它的存在。

這項潛在準衛星的發現,於9月2日發表在《美國天文學會研究筆記》期刊上。該期刊並非經同行評審,其宗旨是允許作者「即時」與天文學界分享感興趣的項目,論文在發表前主要由編輯審核其適當性和格式,取代了同行評審。

這種方式使得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的研究作者Carlos de la Fuente Marcos和Raúl de la Fuente Marcos得以迅速公布這項新發現。

論文中提到,自1991年首次發現「1991 VG」以來,天文學家已經意識到準衛星的存在,不過當時有些人認為它是外星探測器。隨著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些物體是自然形成的,它們構成了地月系統繞太陽運行區域內的次級小行星帶。

論文中還提到,雖然「2025 PN7」似乎已經「跟隨」地球很長一段時間了,但與另一顆著名的準衛星「振盪天星」(Kamo'oalewa)相比,可以說是相當短暫。「振盪天星」圍繞地球的軌道周期約為381年。

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形容「2025 PN7」這類準衛星,就像有「引力魔術」一樣。從地球的角度上看,它們彷彿像月球一樣圍繞地球運行。然而,它們實際上是圍繞著太陽運行,只是暫時性與地球一同穿越太陽系。

萊斯大學博士、行星協會的科學編輯阿薩‧斯塔爾(Asa Stahl)表示,「準衛星和迷你衛星都是我們太空鄰居的一部份,承載著關於其來源的訊息。」

他進一步說明,「科學家目前尚未確定它們真正的來源,因此它們可能起源於主小行星帶,也可能是由類似軌道上較大天體的碎塊而成。研究這些類似衛星的物質組成來源,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更了解小行星,以及它們是如何威脅地球的。」

值得期待的是,美國政府在智利建立的薇拉‧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近期已投入使用,可以開始掃瞄此類天體,或許未來會有更多潛伏的準衛星被發現。

研究合[ascii]著[/ascii]作者、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卡洛斯‧德拉富恩特‧馬科斯在電子郵件中告訴《生活科學》網站,目前已知的地球軌道上還有7顆準衛星,而它們一樣充滿驚喜。這些準衛星中,「2025 PN7」是目前已知最小、最不穩定的準衛星。未來可能會發現更多類似2025 PN7的天體。#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