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家商場展廳內,數千輛新車以「跳樓價」出售:Audi五折、一汽SUV直降六成。據路透社分析報道,這些極端折扣背後,揭示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嚴重產能過剩。
多年來,中共政府通過補貼與政策扶持推動汽車產業擴張,意在打造全球汽車與電動車強國。如今,本土品牌數量和產能遠超市場消化能力,導致車企與經銷商普遍難以盈利。中國電動車售價甚至低於1萬美元,而在美國市價通常高於3.5萬美元。
行業調查顯示,多數經銷商被龐大庫存壓垮,被迫降價速賣。一些零售商集體上牌投保未售新車,以便廠家將其計入銷售並獲返利。滯銷車流入暗盤市場,被標為「零公里二手車」出口,或最終棄置於「汽車墳場」。
這場危機與中國房地產和太陽能行業過度投資相似。地方政府爭相以廉價土地和補貼換取產量與稅收,迫使企業以「達標」為目標,而非盈利。澳洲評論員Rupert Mitchell直言,「當北京將汽車定為戰略產業時,每個省都想要車廠。」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車企年產能超過5,000萬輛,是2024年實際產量的兩倍。燃油車需求斷崖式下滑,新能源車工廠則在補貼驅動下遍地開花。顧問公司AlixPartners預測,到2030年,中國129個新能源車品牌中僅15個能存活。
中國汽車價格戰已持續三年。比亞迪今年將銷售目標從5.5百萬輛下調至至少4.6百萬輛,季度獲利三年來首度下滑。相比之下,多數車企銷量遠低於存活門檻,卻仍在擴產,部份國企甚至在國資委督促下被要求「衝產量、保市佔」。
美國經濟諮商會中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張玉涵(Yuhan Zhang)指出,汽車製造商與地方政府「相互依賴、彼此強化」,恐將市場拖入惡性循環。
經銷端壓力同樣沉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顯示,僅三成經銷商盈利。河南、四川等地經銷商公開呼籲廠家制定符合市場現實的政策,直言「若銷售渠道崩潰,市場將死」。部份經銷商坦言,為了獲取獎金,寧可最後一天虧本賣車。
在暗盤市場,Zcar等貿易商批量收購庫存,通過抖音等平台低價直播賣車。路透調查發現,Zcar曾一次性收購上汽通用超過3,000輛雪佛蘭邁銳寶,以1.4萬美元轉售,遠低於原價。部份Audi車型也被打折至半價。
外資品牌同樣受創。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前七個月外資品牌市佔率僅31%,較2020年的62%大幅下滑。歐洲憂慮廉價中國車衝擊本土產業,美國則幾乎全面禁止中國車進口。
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不會出現大規模斷崖式洗牌,地方政府仍可能出手托底,以避免大規模失業。卡內基中國高級研究員Michael Pettis則指出,中國汽車產能過剩已成系統性問題,唯有讓部份車企退出市場,才能真正緩解危機。
隨著車企與地方政府陷入「越虧越造」的惡性循環,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正被拖入一場不見終點的價格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