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魯比奧都透露,美軍對一艘委內瑞拉毒船進行了致命打擊。特朗普表示,已確認該運毒船屬於委內瑞拉恐怖組織阿拉瓜火車,他強調說,這就是對所有企圖販賣毒品到美國的人員的警告。

「掃毒」重中之重

我們都知道,特朗普的關稅牌,尤其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共國,一個大目的就是要防止毒品進入美國,逼迫這些國家取締製毒窟和運送毒品入美。而不久前,美國也重金懸賞拘捕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且稱他是最大毒梟。9月2日,美國眾議院以407票對4票壓倒性通過《阻止中國芬太尼法案》,旨在強化制裁與執法,阻斷來自中共國的非法芬太尼及其前體物質流入。這些舉措都顯示美國毒品的嚴重,而美國人因吸食毒品死亡人數也激增,而特朗普政府的種種做法就在防止或降低毒品的流入美國,保障美國人生命。這種強制性做法能徹底掃除毒品嗎?有無其它的方法呢?

最近我正在撰寫已故的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Gary S.Becker,1930~2014)的評傳,讀到他在1987年和1988年寫的關於毒品問題的兩篇《美國商業周刊》專欄短文,分別是〈應該讓毒品的使用合法嗎?〉和〈越來越多人能夠接受毒品合法化的想法了〉,38年後的今天,還是很值得參考。

重溫「毒品合法化」

在第一篇文章中,貝克寫道:「美國和很多國家一樣,禁止毒品的銷售和使用,但即使政府一再對毒梟宣戰,還是無法阻止毒品的非法買賣,而目前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大到不得不認真考慮以其它方法來解決的時候了。」他認為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宣布終止禁酒政策的大膽做法,應該值得採用。也就是「所有不准銷售大麻和古柯鹼等毒品給成年人的禁令,都應該取消。因為這些法令限制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製造了很多問題。當然,毒品還是不准賣給小孩的。」

他說:「當初以修憲的方式來結束禁酒政策,等於是承認美國不准民眾喝酒的做法是徹底失敗了。但政府取消禁酒令,並不表示支持民眾大量飲酒或酗酒。同樣的,我提議讓某些毒品合法化,也不表示我贊同吸毒的行為。這麼做,只是希望能夠解決禁止吸毒所帶來的很多嚴重的問題而已。」

貝克指出,「毒品買賣是由黑道份子來主控的,有些黑道擁有很好的組織系統,就像實施禁酒政策的時候,各種酒類的生產和運銷,也都是由黑道份子在操控。如果合法的公司可以控制毒品的製造和銷售,那麼毒品業的暴力問題將會消失,就像禁酒政策取消後的狀況一樣。由於目前很多毒販擁有市場獨佔權,因此吸毒者在沒有其它供貨來源下,勢必會受到他們的支配。但如果合法的公司能進入這 個市場來自由競爭,就不會有人擁有獨佔地位了。另外,有問題的毒品會令吸毒者中毒,或導致使用過量,若公司能合法銷售毒品,他們會因為擔心法律訴訟或損失商譽,而不把壞了的毒品賣給別人。同時,由於目前吸毒是非法的,因此必須偷偷摸摸地進行,反而助長了愛滋病的傳播。因為吸毒者會因為使用受到感染的針頭而得到愛滋病,然後又以同樣方式傳給別人。」

他接著說:「毒品價格通常相當昂貴,主因是必須把遭到逮捕和受罰的可能性反映到價格裏,同時也得把賄賂執法官員的成本算在內。毒品合法化後,價格會大跌,而吸毒者的財務負擔也會明顯減輕。他們再也不用為了買毒品而淪為妓女,或搶奪他人財務、盜用公款了。現在這些人幾乎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買毒品。」

貝克指出,「在目前的制度下,吸毒的人就算工作能力沒受到影響,還是會被迫失去工作,也不易找到其它工作。有些球類的職業運動選手,就是因為被發現吸毒而被禁賽或暫停比賽資格。若球員一再被發現吸毒,不管在球場上的表現如何,都遭到禁賽,而若被禁賽的球員還想繼續吸毒,就得面臨財務等方面壓力,收入也會大減。在毒品合法化後,吸毒者和喝酒的人一樣,只有在不能把工作做好時,才會被球隊或公司開除。」

他表示,「很多人認為,有毒癮的人或長期吸毒者,並不會因毒品價格的變動而改變吸毒習慣。但這樣的想法是錯的。雖然沒完整而直接的證據,但從其它會讓人上癮的東西來看,當毒品價格下跌時,需求是會增加的。……有些人反對毒品合法化,就是認為價格明顯下降的話,吸毒人數一定會增加,屆時因吸毒而開車肇事或犯罪等傷及無辜的事件也會增多。不過,價格降低致吸毒人數增加卻可用來解決一些問題。如果合法銷售毒品課徵一些使用稅,可能會將市場的需求壓低到可控制程度,而同時又不致於讓毒癮較大者承受財務負擔,同時,課稅所得也對政府的預算收入有幫助。」

貝克認為,「目前因吸毒開車而被捕的人,通常只受到輕微的處罰就沒事。不少國家的實際情況顯示,若對酒醉開車施以嚴厲處罰,那類似事件就會大減。因此,若吸毒肇事者也會遭到包括入獄服刑在內的嚴厲處罰,那他們在開車前,可能就不會大量吸毒了。」

他在文末寫說,「毒品合法化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這是在可行的解決方案裏,最好的一個。我們應該沿用當初解除禁酒令的模式,讓一直控制不住的大麻和古柯鹼等毒品的使用合法化。同時,利用課稅和重罰雙管齊下的辦法,應能將吸毒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也能讓吸毒者在從事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活動前,不去碰這個東西。」

該慎重考慮「毒品合法化」

此文發表後,不少美國市長表示認同,連《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和英國醫學專刊Lancel都有文章支持「毒品合法化」看法,而《紐約時報》也在頭版針對毒品合法化問題作相關報道。但毒品仍未能合法,而美國的毒品問題更為嚴重,政府的高姿態毒品宣戰、學校和媒體一再宣傳吸毒的壞處,都無法讓吸毒者戒掉這個開銷龐大的習慣,貝克乃在該文發表後的十個月後再為文宣揚「毒品合法化」。

貝克寫說:「目前在反毒的做法上,會遇到一個問題,也就是每次採取新的措施想擴大打擊範圍,就會讓其它問題更為惡化。例如,警方為了追蹤毒販的下落,就必須花掉他們四分之一的時間,而無法把時間用來對付搶劫等犯罪事件。另外,就在大家對軍方能否適當保衛美國的戰略利益而普遍感到懷疑時,國會最近又通過一項法案,擴大了軍方的責任範圍,把打擊毒品走私以及外國毒品供應來源等,也包括在內。」

他表示,「政治人物很喜歡要求政府對毒販處以重罰也對國會施加壓力,要求趕快採取行動。……不過,政府採取嚴厲措施時,毒梟們也會加強對政府掃毒幹員採取暴力攻擊。在司法圈裏有句老話說,當小罪受到重罰時,罪犯就會去幹更大的案子。

有些人反對讓成人吸毒合法化,因為這會讓小孩很容易就接觸到毒品。不過,目前的做法反會鼓勵毒販派小孩去販毒,因為被抓到的話,小孩較不會受到嚴厲處罰。因此,如果大人能合法買到毒品,警方和法院就能專心應付那些專門把毒品賣給小孩的人了。」

貝克接著說,「有人為了控制愛滋病的擴散,因此提出計劃讓吸毒者能使用消毒過的針頭。不過,某些政治人物實在很想讓別人知道他們反毒的,以致連這些計劃都不予支持。」他指出,「愛滋病是目前世上最嚴重的病症之一。在美國所有的愛滋病例裏,有四分之一以上並不是透過性行為而受到感染,而是因為使用受到感染的針頭來注射海洛英等毒品而染上的。……如果毒品能合法而公開銷售,有毒癮的人很容易就能夠拿到乾淨的針頭了。」

貝克也認為,「一旦毒品合法化,價格應聲下降,吸毒人數是會增加的。就像美國禁酒政策在1933年結束後,喝酒人數大增一樣。但在當前毒品價格那麼高下,不少毒癮很重者,由於需要大量金錢買毒品,以致被迫去偷、去搶,或甚至自己販毒。若毒品合法化,價格也降低,那犯罪事件和吸毒間的關係,應該就不會那麼明顯。」

貝克表示,「大部份的毒品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容易讓人上癮,這應該能減輕吸毒人數增加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通常吸毒習慣是因受到別人鼓吹,或心情不好、情緒沮喪時染上的,所以毒品合法化未必就會增加吸毒人數。很多人遇到這些狀況時,會以大量飲酒方式來暫時求得解脫。而酗酒是比吸毒還要嚴重的問題。但我們卻能以相當公開的方式來應付它,和吸食古柯鹼、大麻以及海洛英比起來,酗酒對社會造成的傷害要大得多。為了減少醉駕對社會所可能帶來的損害,我們對酒類的販賣訂定了高稅率,也對酒醉肇事者施以嚴厲處罰,而非法把酒賣給未成年的人,也會受到處罰。」

煙酒合法、毒品也可合法

所以,貝克下結論說,「對毒品的管制,也應該採取同樣的政策。和酒類一樣,如果買賣毒品必須課稅的話,在不對吸毒者造成太大的負擔下,多少會對毒品的販售有抑制效果。這可以看成是所謂的社會稅,這種做法已成功地用在煙酒的買賣上。若有人因為吸毒而在開車或工作時造成他人嚴重的傷害,或把毒品賣給小孩的話,就應該接受嚴厲懲罰。這麼做毒品合法化的政策,就能說得通,也能符合人道的考慮了。同時,這也可以大幅減少吸毒問題所帶來的社會成本。」

其實,貝克只不過把毒品視為一般「商品」,利用簡單的經濟學供需原理、價格機能、成本效益分析,來得到「毒品合法化(或自由化)」是毒品問題的「相對較佳」政策。煙酒能合法化,毒品為何不能?其它的「管制」也可朝向「鬆綁」仔細思量也!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