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六十年來,全球生育率大幅下降,專家警告稱,如果這種下降趨勢持續下去,將會產生可怕的後果。

總部位於維珍尼亞州的非政府組織人口研究所(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所長Steven Mosher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紀元時報》,持續的低生育率將導致「世界經濟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死亡而逐漸崩潰」。Mosher是人口控制、人口統計學和中國問題的專家。

「當然,這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但一旦真的這麼走下去的話,就很難,甚至不可能扭轉局面。」他說。

在人口統計中,生育率是指(fertility rate)是指一名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平均數量,而出生率(birthrate)是指一定時期內每1,000人中活產嬰兒的數量。儘管這兩個術語互相關聯,而且經常互換使用,實際上是有區別的。

生育率低的國家也可能存在出生率低的現象。

在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發布的題為「生育率急劇下降是生存危機」(Rapid Fertility Decline Is an Existential Crisis,02/05/2025)的報告中,美國宏觀經濟學家Jesús Fernández-Villaverde稱,低生育率是「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經濟挑戰」。

在1960年的時代,平均每名女性一生生育4到5個孩子。到了2023年,這個數字已經減半到2.2個,接近人口更替水平2.1,即人口從一代到下一代更替的水平。

(譯註:在人口學中,人口更替水平是指足以維持人口世代更替、人數不增加也不減少的生育水平。當生育率持續高於或低於這一水平時,人口將呈現持續增長或減少趨勢。)

全球總體生育率歷年發展示意圖(1960-2023)。(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全球總體生育率歷年發展示意圖(1960-2023)。(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今年7月,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預測,今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1億。專家表示,儘管這個數字較1960年的30億有所增長,但需要關注的是人口增長的速度。

普查局表示,「增長率在幾十年前的20世紀60年代達到頂峰,此後一直在下降,預計還將繼續下降。」

Fernández-Villaverde警告稱,雖然人口增長率下降可能不會立即產生後果,但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生育率下降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低生育率或負生育率的國家將面臨勞動力萎縮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成本不斷攀升的問題。

全球生育率

美國人口普查局指出,全球只有約4%的人口居住在高生育率的國家(每名婦女生育超過5個孩子),而且這些國家都位於非洲。而即使在這些國家,生育率也普遍低於以往水平。

全球高出生率國家高峰低谷對比示意圖(1960 vs 2023)。灰色柱狀圖為1960年數據,藍色柱狀圖為2023年數據。(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全球高出生率國家高峰低谷對比示意圖(1960 vs 2023)。灰色柱狀圖為1960年數據,藍色柱狀圖為2023年數據。(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人口普查局報告稱,全球近四分之三的人口所生活的國家生育率與更替水平相當,或低於更替水平。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其生育率在過去六十年裏持續下降。今年6月,聯合國人口基金(UN Population Fund)發布一項題為「真正的生育危機:在變遷的世界中追尋生育自主權」(The Real Fertility Crisis: The pursuit of reproductive agency in a changing world, 2025)的報告稱,印度的生育率已從1960年的每名婦女生育5到6個孩子,下降至現在的1.9個孩子。

而在中國,儘管當局實行獨生子女政策,1990年的生育率仍高達2.51。但根據聯合國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發布的數據,到2023年,中國的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婦女平均生育不到一個孩子。

美國的生育率亦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在1972年跌破更替水平,在2023年更降至1.62的歷史最低水平。

全球人口大國平均生育率發展示意圖(1960-2023)。(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全球人口大國平均生育率發展示意圖(1960-2023)。(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在全球範圍內,亞洲和歐洲國家的生育率最低,南韓(0.72)、新加坡(0.97)、烏克蘭(0.977)、中國(0.999)的生育率均低於1。

全球低生育率國家高峰低谷對比示意圖(1960 vs 2023)。(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全球低生育率國家高峰低谷對比示意圖(1960 vs 2023)。(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在歐洲、北美和東亞的大部份地區,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

全球各個地區平均生育率和年收入對比示意圖(2024年)。人均收入以千美元為單位。每位女性生育子女數(生育率)來自2023年數據,人均年收入(基於人均國民總收入)來自2024年數據,總人口數來自2024年數據。(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全球各個地區平均生育率和年收入對比示意圖(2024年)。人均收入以千美元為單位。每位女性生育子女數(生育率)來自2023年數據,人均年收入(基於人均國民總收入)來自2024年數據,總人口數來自2024年數據。(Source: World Ban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回顧60年代

在西方世界,20世紀60年代生育率開始出現下降,這種變化與口服避孕藥的出現、墮胎合法化以及無過錯離婚現象的廣泛出現同期發生。

在美國,第一種口服避孕藥於1960年獲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美國國家生育力研究(the National Fertility Study)報告指出,此後五年之內,美國的生育率已「大幅」下降。到1976年,美國的生育率已降至1.7,為當時的歷史最低水平。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就《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作出裁決,墮胎在美國合法化。當時,英國、挪威和新加坡等少數幾個國家也已經將墮胎合法化。

美國的決定得到了丹麥、南韓、法國、西德、紐西蘭、意大利和荷蘭等多個國家的仿傚。如今,世界上只有22個國家完全禁止墮胎。

研究表明,墮胎合法化導致出生率大幅下降。

根據1975年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項題為「紐約州墮胎法對紐約州北部黑人與白人生育率的影響」(The impact of the New York State abortion law on black and white fertility in Upstate New York,03/01/1975)的研究,羅訴韋德案發生後不久,紐約州北部的活產率下降了三分之一。

《美國公共衛生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999年發表的一項針對各州的題為「羅訴韋德案與美國生育率」(Roe v Wade and American fertility,02/1999)的研究發現,墮胎合法化之後,美國各州的生育率平均下降了4%。

2007年墨西哥城將妊娠早期墮胎合法化之後,賓夕凡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題為「墨西哥墮胎合法化與生育狀況」(Abortion legalization and childbearing in Mexico1,06/2016)的研究,對墮胎與生育率下降之間的聯繫進行了更近一步的研究。

墨西哥城聯邦區(Mexico City Federal District)是墨西哥第一個將墮胎合法化的轄區,2007年人口約880萬。該研究的作者總結道,該市的立法對20歲以上女性的影響「顯著」。「我們估計,墮胎合法化令墨西哥城的出生率進一步降低了4%。」

2024年11月7日,墨西哥城國會總部,一名警察在站崗,旁邊有一條綠色圍巾,圍巾上寫著「現在就合法墮胎」。這條圍巾是由支持墮胎權的活動人士放置在墨西哥城國會總部前的。(Yuri Cortez/AFP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11月7日,墨西哥城國會總部,一名警察在站崗,旁邊有一條綠色圍巾,圍巾上寫著「現在就合法墮胎」。這條圍巾是由支持墮胎權的活動人士放置在墨西哥城國會總部前的。(Yuri Cortez/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墨西哥最高法院在全國範圍內將墮胎合法化。

另一個例子就是,同行評審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一篇題為「尼泊爾墮胎合法化影響(2001—2010年)」(Effects of Abortion Legalization in Nepal, 2001—2010,05/31/2013)的報告得出結論,尼泊爾在2002年墮胎合法化後,「儘管避孕普及率相對較低,但總生育率……下降了近一半。」

尼泊爾人口與健康調查(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1年,總生育率從4.1下降至2.6。

這篇關於尼泊爾的研究發現,該國不僅總生育率下降,「期望生育率也在下降。」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在2004年的一份題為《墮胎合法化與生命周期生育率》(Abortion and Lifecycle Fertility,08/2004)的報告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報告表示,墮胎合法化之後,出生率的下降是一個永久性的影響。

報告總結道:「墮胎合法化後出現的生育率下降大部份是永久性的,因為之後女性沒有生育更多的孩子」。報告還指出,無子女女性的數量有所增加。

致力於改善全球性健康狀況、拓展生育權利的美國古特馬赫研究所(the Guttmacher Institute)估計,1973年至2021年間,美國進行了超過6,300萬例墮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的數據,全球每年進行7,300萬例墮胎。

此外,一些研究還發現離婚率飆升與生育率下降之間存在聯繫。

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國家的離婚率急劇上升,原因是當時離婚法的改革使得夫妻可以更容易終止婚姻,而無需證明一方有過錯。

2014年發表在《勞動經濟學》(Labour Economics)雜誌上的一項題為「離婚法與生育力」(Divorce laws and fertility,04/2014)的研究得出結論:「離婚法改革的出台降低了生育率,而且這種影響似乎是永久性的。」這項研究在18個歐洲國家進行,時間跨度為1960年至2006年。

東方的衰落

在世界東方的中國,中共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發動大躍進運動,導致多達4,000萬中國人餓死。

此外,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中,約有773萬中國人喪生。

儘管這些運動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中共還是在1979年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並同時實施強制避孕、絕育、強制墮胎,甚至殺死嬰兒。根據中共官方聲稱,計劃生育政策在1979年至2011年間阻止了4億人口出生。

2017年5月,中國廣西省雙旺鎮主街,在路邊的醒目位置豎著一塊寫有「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的獨生子女政策標語的宣傳廣告牌。(Goh Chai Hin/AFP via Getty Images)
2017年5月,中國廣西省雙旺鎮主街,在路邊的醒目位置豎著一塊寫有「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的獨生子女政策標語的宣傳廣告牌。(Goh Chai Hin/AFP via Getty Images)

這個政策的影響可能遠不止於此。美國人口普查局分析師Daniel Goodkind2017年在《人口統計學》(Demography)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生育限制令大規模人口無法出生:估算、噩夢和重新規劃的雄心》(The Astonishing Population Averted by China’s Birth Restrictions: Estimates, Nightmares, and Reprogrammed Ambitions)的論文探討了「中國選擇嚴苛的人口政策所帶來的驚人影響」。他估計,截至2015年,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實際上「避免」了多達5.2億人出生,而由於「人口慣性」(demographic momentum),其未來影響將更加巨大。

(譯註:人口慣性指在一個封閉人群中,如果人口在以前持續增長,即使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或更低,在最終達到人口均衡之前,人口規模仍然會保持一段時期的增長趨勢;而如果人口在以前持續減少,即使將其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或更高,在最終達到人口均衡之前,其人口規模仍然會保持一段時期的縮減趨勢。)

經濟問題

在現今社會,高昂的住房和兒童保育成本等經濟問題,常常被認為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因素。

即使擁有強勁的經濟,南韓的生育率為全球最低。聯合國的一項調查顯示,「經濟拮据」(financial limitations)是該國生育率創歷史新低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58%的南韓受訪者認為經濟拮据是養育子女的障礙,這個比例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2至19個百分點。在這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面臨住房方面的挑戰,例如生活空間不足,住房成本和租金高昂等。28%的受訪者表示,育兒費用是一個問題。

在美國,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4年7月的一項題為「沒有子女的美國成年人的經歷」(The Experiences of U.S. Adults Who Don’t Have Children,07/25/2024)的調查發現,在18歲至49歲沒有子女的成年人中,36%的人表示他們無力撫養孩子。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哈里斯民意調查公司(The Harris Poll)為個人理財平台NerdWallet進行的一項題為《2024年養育子女成本報告》(2024 Cost of Raising Children Report,02/29/2024)調查顯示,在2,000名18歲以下兒童的美國父母中,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不打算再生孩子,因為費用太高。20%的受訪者表示,育兒費用是他們最大的經濟壓力。

美國勞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表示,兒童保育費用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過於昂貴。2022年,兒童全日制託兒所的年費用在6,552美元至15,600美元之間,佔家庭收入中位數的8.9%至16%。

在某些縣,將子女送往育兒中心所需的平均保育費用超過了2022年全國平均年租金15,216美元。

2025年9月2日,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孩子們迎來開學第一天。過去六十年,全球生育率大幅下降,專家警告稱,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帶來可怕的後果。(Stephen Maturen/Getty Images)
2025年9月2日,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孩子們迎來開學第一天。過去六十年,全球生育率大幅下降,專家警告稱,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帶來可怕的後果。(Stephen Maturen/Getty Images)

收入與家庭規模的關係

總部位於維珍尼亞州的家庭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生育倡議高級研究員兼主任Lyman Stone表示,儘管存在經濟方面的擔憂,但文化和宗教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比收入水平的影響更大。

他的一項題為「錢越多,孩子越多:收入與生育率有何關聯?」(More Money, More Babies: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 Fertility?,08/28/2024)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各種文化中,收入對生育率並沒有穩定的影響」,儘管他稱「普遍存在窮人比富人生育更多孩子的刻板印象」——撒哈拉以南非洲低收入國家的高生育率的確證實了這個刻板印象。

斯通的研究表明,美國高收入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往往生育較少的孩子,而高收入的白人女性往往比低收入的白人女性生育更多的孩子。

在美國出生的外國女性無論在哪個收入水平,生育率都較高,表明收入水平與生育率之間幾乎沒有聯繫。

與此同時,無論收入多少,美國的阿米什人(Amish)和極端正統派猶太(ultra-Orthodox Jewish)婦女生育的孩子數量平均約為其他美國婦女的兩倍。

導致當前生育率下降的因素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之外,許多其它因素也在家庭規模的決策中發揮影響。

賓夕凡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商業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肯特‧斯邁特斯(Kent Smetters)表示,獲得教育和就業機會往往會導致「晚婚、晚育和家庭規模縮小」。斯邁特斯稱,就生育率下降而言,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因素。

在中國,儘管當局後來出台了鼓勵生育的寬鬆政策,但研究表明,中國女性仍然不願意生育。2015年,中共政府首次放寬獨生子女政策:但據中共官方媒體報道,兩年後,出生率實際上下降了3.5%。

2017年5月,中國招聘機構「智聯招聘」對中國4萬名職業女性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約40%的無子女女性表示不想要孩子,而近63%的已育有一子的職業母親表示不想要另一個孩子。受訪者表示,不想要孩子的原因包括缺乏時間和精力、經濟狀況以及職業發展方面的擔憂。

Mosher認為,中共推行了近40年的反生育宣傳,已經腐蝕了中國人對繁衍後代和養育子女的態度。

2023年5月3日,一名兒童坐在裝飾著中國國旗的嬰兒車裏,母親推著她穿過北京前門大街。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數據,到2023年,中國的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婦女生育不到一個孩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5月3日,一名兒童坐在裝飾著中國國旗的嬰兒車裏,母親推著她穿過北京前門大街。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數據,到2023年,中國的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婦女生育不到一個孩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更不用說針對性別對數百萬未出生女嬰和新生女嬰進行墮胎和殺害,導致中國年輕女性數量銳減——這樣的後果是,每個年輕中國女性都必須在20歲出頭的時候結婚,並生下三個孩子,才能抵消人口下降帶來的影響。」他說。

幾十年來,中共政權一直告訴中國的年輕人「孩子越少,國家越好,他們就過得越好」,「他們的宣傳非常有效。」Mosher說。

最後,還有一些無形的因素限制了家庭的規模。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非牟利組織「人口連接」(Population Connection)委託進行了一項題為「美國人希望小家庭,對生育率下降並不擔憂」(Americans Want Small Families, Aren’t Concerned About Declining Birth Rates,06/16/2025)的調查,對象為近1,500名成年人。結果顯示,約30%的受訪者表示「人口過剩和氣候變化」讓他們對生育孩子感到不安。

白宮的行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今年7月簽署的《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中,涵蓋了支持新家庭的條款,其中包括為新生兒提供財政補助和增加子女稅收抵免額度。

該法案為2025年至2028年出生的兒童設立儲蓄賬戶,資金來自聯邦政府1,000美元的存款。在受益人年滿18歲之前,父母和其他人每年最多可以在帳戶中存入5,000美元的稅後資金。僱主最多可以存入2,500美元。資金在帳戶中增值無需納稅,而用於核准用途的提款則適用較低的稅率。

新法案還為有17歲以下兒童的家庭提供了更多的稅收減免。2025年,聯邦子女稅收抵免額將從每名兒童2,000美元增加到2,200美元,並將根據未來的通貨膨脹進行調整。

即使無需繳納所得稅的家庭,在2025納稅年度也可獲得每名子女最高1,700美元的退稅。今年2月,特朗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旨在擴大體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簡稱IVF,也譯為試管嬰兒)的可及性,並降低此類治療的自付費用和醫保費用。

特朗普總統強調:「我的政府認識到組建家庭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國家,我們的公共政策必須讓愛孩子和想要孩子的父母更加容易地養育下一代。」

2025年2月18日,特朗普總統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Palm Beach)的海湖莊園(Mar-a-Lago)簽署擴大試管嬰兒服務的行政命令前發表講話。(Joe Raedle/Getty Images)
2025年2月18日,特朗普總統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Palm Beach)的海湖莊園(Mar-a-Lago)簽署擴大試管嬰兒服務的行政命令前發表講話。(Joe Raedle/Getty Images)

全球各國的努力

在法國,符合條件的家庭每生育一個孩子至少可獲得1,080歐元(約合1,300美元)。6歲以下兒童的保育費用中,政府負責的部份最高可達85%。

意大利為2025年1月1日後出生或收養的每個孩子提供1,000歐元(約合1,100美元)的一次性補助。此外,政府還提供一筆獎金,用於支付兒童保育費用。意大利為有受撫養子女的家庭提供每月每名兒童50至175歐元(約合60至200美元)的補貼,此外還為21歲以下的母親提供額外福利以及幼兒園代金券。

南韓首爾市將在2025年投入約23億美元,通過擴大對新生兒家庭的住房支持、為新婚夫婦和大家庭提供公共住房和額外福利、在全市範圍內增加緊急兒童保育服務和24小時兒童保育服務。另外,該市還將通過為尋找伴侶的單身人士舉辦相親活動等措施來促進生育。人們對南韓緊張的工作文化影響生育率倍感擔憂,為此,首爾所在的京畿道也正在嘗試縮短每周的工作時間,。

新加坡為提高生育率而採取的措施包括一項由政府共同資助的計劃,該計劃將為符合條件的夫婦在公立醫院接受生育治療的費用支付高達75%的費用。政府還為2025年4月1日後出生的嬰兒提供5,000美元的補助。

日本首相石破茂將日本生育率下降稱為「悄無聲息的緊急情況」——該國的生育率將在2024年降至1.15的新低。石破茂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政策演講中宣布了一系列應對生育率下降的措施。其中主要的舉措包括將育兒假福利提高到父母雙方實得工資的100%、提高工資收入,並力爭到2020年代末,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00日圓(10.20美元)。

原文:An Impending Population Crisis? World Fertility Rate Hits 60-Year Low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