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行衝擊生物醫藥產業園,濟南扁鵲康養生態谷兩年僅兩家企業入駐,上海張江藥谷空置率飆升,廣州政府試圖以「零租金」救市,但收效甚微。為此,記者梳理多地樣本與業內觀點,呈現當前大陸生物醫藥園區生態的現實情況。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上海張江藥谷一度是中國大陸生物醫藥產業的標桿,幾乎所有園區均為滿租狀態。如今情況已大為不同。據北京醫健領航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帳號「健識局」報道,張江大部份園區的空置率已升至20%至30%,部份新建區域更是難以招滿。臨港產業園區作為上海規劃中的重要承載地,也面臨類似問題。一名園區工作人員表示,從去年開始已有不少企業縮小辦公面積,或者乾脆把研發點遷回江蘇、浙江。

比鄰上海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是中國東部具有代表性的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園區,但在中國經濟下滑中同樣顯露疲態。四期、五期的入住率已降至約五成,遠低於高峰時期的九成以上。北京的相關園區雖略好,也不得不將租金下調三成以吸引企業。

鏈家北京房屋中介李先生,9月23日通過電話告訴大紀元記者,目前北京二手樓價格較2018年下跌三成,市內生物醫藥園區的空置率接近四成:「亦莊、大興、中關村海淀等生物醫藥產業園空置房差不多有40%,主要是很多藥企搬走了,有的外商也撤了,空房自然增加。現在降價一半都沒人租。」

健識局報道,濟南高新區的扁鵲康養生態谷是典型案例。按照原計劃,該園區在開園後兩年內要引進50家企業,但截至目前,實際入駐的僅有兩家企業。空置的園區建築與寥寥無幾的企業形成鮮明對比。

山東廣播電視台《問政山東》節目披露,另一個位於濟南的海憑醫療器械產業園同樣境況堪憂。園區四棟主體建築至今仍然空置,僅有一棟樓勉強引入了一家公司。

中國某知名高校產業經濟研究學者賀先生在電話採訪中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這類項目在立項之初往往過度依賴地方政府的招商口號和財政補貼,卻忽視了產業本身的聚集效應。缺乏龍頭企業牽引和完善的上下游配套,結果就是空有園區和樓宇,卻難以形成真正的產業生態。」

為輓救房地產,廣州當局推出「零租金」吸引企業落戶,但收效甚微。今年7月,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公告,調配15萬平方米國企產業空間,試點「零租金」政策,涵蓋多個國際生物醫藥創新中心與產業大樓。但這一政策並未能解決根本問題。

對此,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經濟與產業部門前工作人員黃強(化名)在電話採訪中對記者說:「房租在企業支出中佔的比例其實不大。對中小企業來說,主要的壓力還是在人力成本和研發投入。工資年年上漲,研發資金也要不斷投入,可市場需求不足,融資環境又收緊,再加上供應鏈不穩,很多公司很快就撐不下去。免租金能緩一緩,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有學者強調「園區缺乏產業聚集效應」,黃強的看法與前述學者觀點相呼應,均指出,癥結並不在租金,而在於市場需求不足、資金鏈收緊及產業生態缺位。黃強從企業角度補充:「人力和研發成本更是壓垮中小藥企的關鍵因為。」他們的共識是,若缺乏系統性的產業支持與融資環境的改善,租金優惠只能提供短暫緩衝。

醫藥魔方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創新藥融資自2022年起持續下滑,2024年融資事件數與金額降至近年低點,早期融資活躍度退回2018年水平,大批初創企業資金鏈緊張,被迫收縮規模甚至退出。多位專家與業內人士據此判斷,融資收縮與需求轉弱疊加,是生物醫藥園區空置率攀升、優惠政策難以見效的根本原因。#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