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宣布,法國將在9月底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承認巴勒斯坦(Palestine)建國。法國是西方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宣布採取這個舉措的國家。英國於7月29日仿傚,但表示將根據以色列的行動給予有條件的支持。在此之前,愛爾蘭和西班牙已於2024年5月28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建國。

顯而易見,這些決定忽視了重要的現實情況。歐洲會承認巴勒斯坦的哪個政府實體呢?是上次在2007年召開的、由恐怖組織哈馬斯(Hamas)控制的議會嗎?還是阿巴斯(Mahmoud Abbas)領導的、管轄範圍延伸至約旦河西岸孤立地區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歐洲的承認行動與東非的索馬里(Somalia)在1991年國家崩潰期間獲得國際承認的情況類似。承認並不存在的治理結構只是外交噱頭,而非正常的國家行為。

另一方面,歐洲的倡議強化了以色列維持軍事控制的理由。如果沒有有效的巴勒斯坦治理,以色列將面臨一個二元選擇:要麼維持安全控制,要麼接受安全脆弱。目前看來,許多證據指向其中一個方向。

以色列目前控制著加沙(Gaza)約80%的土地。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城、賈巴利亞(Jabalya)、拉法(Rafah)和內扎里姆走廊(the Netzarim corridor)等地駐紮著部隊。這些軍事部署是出於戰略需要,而非臨時部署。

2007年6月10日至15日,哈馬斯通過武裝力量控制了加沙地帶,造成16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過700人受傷。這個事件為2023年10月7日的更大事件埋下了伏筆。當天,哈馬斯武裝殺害了1,139 人,並劫持了約250名人質。巴勒斯坦人自治的嘗試最終以大屠殺告終。

實際操作問題不在於佔領是否理想,而在於是否存在替代方案。巴勒斯坦居民區層面或許可以接受以色列支持的治理安排,包括經濟一體化和機場准入等措施。這種情況需要哈馬斯完全投降並進行可驗證的非軍事化。然而這個先決條件目前看來尚不具備。

2025年7月25日,美國終止了卡塔爾停火談判,指責哈馬斯缺乏誠意。在哈馬斯拒絕承諾釋放所有人質並尋求維持其軍事能力後,美國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率領談判小組回國。哈馬斯表示,它將考慮放棄正式權力,但不會交出武器。這個立場表明,這個恐怖組織繼續致力於武裝抵抗而非政治治理。

以色列於2025年8月撥款16億謝克爾(shekel,以色列貨幣),約合4.73億美元,用於加沙人道援助。以色列財政部長貝扎萊爾·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另外宣布將為同一目的撥款30億謝克爾(約合8.97億美元),但是最終預算撥款仍為較低數額。以色列的凱雷姆沙洛姆(Kerem Shalom)和齊基姆(Zikim)等過境口岸仍在營運,用於運送食品、水、商品和燃料等。

以色列國防軍負責協調八個國家的空投許可:約旦、埃及、阿聯酋、西班牙、德國、法國、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儘管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U.N.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在其協調機制中列出了二百多個非政府組織,但是由於未能遵守以色列的最低安全要求:不得與哈馬斯合作,只有不到10個國際組織擁有在加沙的直接行動授權。

此外,土耳其的地區行動表明,放棄領土控制權為何會招致剝削。土耳其自2019年12月起向利比亞部署敘利亞武裝人員。2024年12月13日發布的聯合國報告(編號為S/2024/914)證實,利比亞仍有16,500至18,000名敘利亞僱傭兵在土耳其指揮之下。

2025年4月16日,土耳其外交部發表第84號聲明,譴責希臘的海洋空間規劃。土耳其於2025年6月12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提交了其「藍色家園」(Blue Homeland)的海洋主張。這些行動表明土耳其正在系統性地破壞希臘、塞浦路斯、以色列和美國等國在東地中海地區的聯盟。

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釋放加沙,為地區大國通過代理力量施加影響力創造了另一個平台。利比亞的先例表明,無政府地區如何迅速成為僱傭軍部署和地區動盪的集結地。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25年2月4日提議,美國應將加沙發展成為「中東的里維埃拉」,而里維埃拉(Riviera)意為藍色海岸景區之地。白宮隨即於2月5日澄清,這個願景不會涉及美國軍隊或資金,但是需要重新安置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口。埃及、約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卡塔爾等國於2025年2月1日聯合發表聲明,拒絕接受該提議。

哈馬斯可以通過上交核實武器和釋放人質等實際行動立即結束這場衝突。以色列每一天的拒絕都證明了以色列的安全措施是正確的。歐洲面臨著一個選擇:是接受軍事行動要求,還是繼續無視實地真相的外交行動。

國際社會必須做出抉擇:要麼向哈馬斯施壓,使其完全非軍事化,從而實現巴勒斯坦有條件的自治;要麼接受以色列的安全控制,將其作為相對穩定與再次發生10月7日類似襲擊之間的安全屏障。那些要求以色列在哈馬斯軍事失敗之前立即撤軍的人,無異於在鼓吹可以預見的災難。

以色列將繼續對巴勒斯坦社區進行逐一管控,同時為人道援助提供便利,直至巴勒斯坦領導層選擇非軍事化而非恐怖主義。目前看來,這個解決方案無法滿足任何政治立場,但是可以防止屠殺。

在巴勒斯坦領導層不願將政治治理置於武裝抵抗之上時,軍事行動的時間線將無限延長。以色列從2005年到2023年的經驗表明,缺乏安全保障的領土撤離只會導致平民死亡,而非持久和平。這個教訓將持續影響政策走向,直至當地局勢發生實質性改變。

本文刊自「真實清晰在線」(RealClearWire)網站。

作者簡介:

格雷格·羅曼(Gregg Roman)是總部位於賓夕凡尼亞州費城的中東論壇(Middle East Forum)的主任兼營運總監。他曾任大匹茲堡猶太聯合會(Jewish Federation of Greater Pittsburgh)社區關係委員會主任。2014年,他被總部位於紐約的猶太電訊社(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評為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猶太領袖之一。他曾擔任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長的政治顧問,並曾在以色列國防部工作。他經常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經常出現在電視上,並為《國會山報》(the Hill)、《前進報》(the Forward)、《奧爾巴尼時報聯盟》(the Albany Times-Union)等出版物撰稿。他曾就讀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和以色列赫茲利亞(Herzliya)的跨學科中心(Interdisciplinary Center,簡稱IDC),在那裏學習國家安全研究和政治傳播等。

原文: Europe’s Palestine Recognition Gambi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