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送外賣的女騎手越來越多了。中共官媒稱她們「獲得經濟獨立」,卻沒有提及這背後的種種辛酸。
美團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女性騎手數量從51.7萬人增長至70.1萬人,2年時間內增長了35.6%。同期,美團騎手總人數從624萬增長至745萬,增速為19.3%,女騎手的增速遠超整體。
QuestMobile今年9月發布的《2025新藍領人群洞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中國1400萬外賣大軍中,女性佔比達到24.3%;而在2020年以前,這個比例不足5%。
不只是外賣員,跑網約車和送快遞的女性也越來越多。「滴滴」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女性網約車司機是60萬,到2024年飆升至105萬,一年暴漲75%。
今年3月份,北京官媒《新京報》一篇報道標題稱「超70萬女騎手靠送外賣獲得經濟獨立」。但女騎手們真的獲得了經濟獨立嗎?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了這種高頻次、重體力的工作方式,背後的真相是甚麼?
哪些女性選擇成為騎手?
長期研究外賣騎手和平台勞動的社科院學者孫萍,在2021年12月發布的女騎手生存形態研究報告顯示,受訪女騎手85%已婚,其中96.6%已育,72.8%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撫養。
山東濟寧一位「寶媽」9月24日對《大紀元》表示:「我掙20元(人民幣,下同)夠我和孩子吃一頓飯,我都滿足,能掙夠一天的飯錢更開心,就是為了掙錢。」
由於孩子無人照料,到了周末,一些女騎手會帶上孩子一起送外賣;如果孩子還小,女騎手會用安全背帶把孩子揹在背上。
陸媒《閃電新聞》今年7月曾報道,因孩子患上了惡性腫瘤,需要錢治病,一對夫妻倆都在跑外賣。家中無人照料孩子,只能帶在身邊。孩子要抱,送訂單總是超時。最怕遇到沒有電梯的地方,要抱著孩子跑上跑下……有一天,女騎手把孩子裝在外賣箱裏,室外溫度達到了40度。
今年7月中國多地爆發洪災,四川一名年僅24歲、才加入送外賣行業一個月的女外賣員不幸在大雨天落水身亡,留下2歲的孩子。此事引發網民一片唏噓。
還有不少女騎手懷孕後也送外賣。一名知乎的網民表示,自己多次看到孕婦送外賣,讓人倍覺辛酸。
江蘇無錫一位孕婦清平(化名)告訴大紀元記者,她前陣子還在跑外賣:「背著(瞞著)老公送外賣,他出差,不知道我送,我就一單、兩單、三單,慢慢送,送我住的附近。要不就起早,要不就9點以後,不跑高峰期。」
她說現在不跑了,都懷孕34周了。
經濟蕭條下的過渡工作
很大程度上,送外賣是作為一種「過渡勞動」存在。許多女性騎手在進入平台之前,主要從事服務業、製造業工作,也有人曾是白領或自己當老闆。
江蘇蘇州31歲的女子楊青(化名)因為失業了才跑外賣,現在改做直播了,但仍有時兼職送外賣。
她說原來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受大環境的影響越大。
「之前這邊工作也挺好找的。好像從2023年開始,經濟大環境不好,很多人都失業了,包括我。現在不太好找工作,一個是年齡,還有確實招人比較少。我們這附近好多人都失業了,都在家躺著。」
失業者多,變成送外賣的人增多,她說,「好多人都沒有單子,大家都在等單子。」
楊青說現在先去試一下做自媒體,反正工作也找不到,送外賣也賺不了多少錢。
浙江杭州女子黃英(化名),1991年出生,有個讀幼兒園大班的兒子,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她曾經在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工作,今年3月底失業後開始在杭州兼職跑外賣,開始甚麼都送,接線上超市的單,後來接餐飲。
「現在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長的,還有家庭婦女,出來做外賣都挺多的,都是想緩解一下生活上的壓力。」
她本打算專職(全職)做外賣,結果入了這行後發現太捲了,現在打算「十一」後不幹了,「還是得正常去找一份工作,相對穩定一點。」
錢不好掙
外賣業本身不好做,特別對於新手來說,很多人在前期就放棄了。
河南某縣城的東芳(化名)跑了外賣三天就不跑了,因為接單的金額和付出不成正比,幹著沒勁,還會遇到各種奇葩的事,如位置訂錯等。
「不幹了,不賺錢,一單兩塊三塊。好單不會給兼職,都是推給全職;(給兼職的)都是便宜單,別人不要的轉單。我跑美團、京東、餓了麼三個平台,美團有押金100元。三個同時做跑不過來,會搞亂,超時都會扣錢。」她說。
在廣東廣州跑外賣的張女士對記者說,「今天(23日)加活動才掙了200塊,七八個小時,跑了個午高峰,到13點就沒單了,回家睡到(晚)7點起來,下大雨開始來單,跑到凌晨0點,這錢不好掙。」
「說不辛苦那都是假的,說現在不捲也是假的。」杭州的黃英形容,外賣行業是「狼多肉少」,「每天都能聽到很多騎手抱怨『出來多長時間,才掙了多少錢』,怎麼怎麼樣。肯定是累的。」
黃英3月份剛送外賣時每天只有幾十塊錢,維持了好多天,之後搶到的單稍微多一點,接餐飲單後收入稍微高一點。「我印象裏近半年左右最高的一次跑了將近180塊。」
很多女騎手的收入並不高,明顯低於男性外賣員。
2021年6-7月,孫萍團隊的調查樣本顯示:女騎手中,單價10元以上的佔20%,單價5~8元的佔22.45%,單價5元以下的則達到44.38%;超過六成的女騎手每月薪資在5000元以下。而男騎手中,單價10元以上的佔30%,單價5~8元的佔33.07%,單價5元以下的僅為24.29%;有七成的男騎手,每月薪資都能達到5000元以上。
為何選擇在外奔波?
在孫萍團隊2021年的調查中,外賣騎手負債率高達62.94%。據調查,近半數騎手負債的原因,是買樓或買車。因創業失敗而負債的佔三成。
杭州「外賣一姐」黃曉琴最開始選擇送外賣,就是因為文印店創業失敗,加上父親患病,欠下了80萬餘元的債務。
根據中共央行的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居民家庭從銀行獲得的債務餘額(包括短期和長期債務)為82.84兆元,佔GDP的61.4%。
不少負債的人之所以選擇送外賣,除了工資相對高,還因為是「日結工資」。也就是前一天跑單賺的錢,第二天基本能提現到帳,這樣他們可以靈活支配時間和勞動報酬,用於還債或其它支出。
黃英說,因為現在大環境不好,大家想馬上能得到收益,能看得到錢的,就是跑外賣了,這一點真的挺好的,也是誘惑大家去送外賣的原因之一。
「不管你跑一單、跑幾單,哪怕幾塊錢、幾百塊錢,只要你跑到了,實實在在能看到自己的收入情況。可以隨時去提現的,有些可能隔一天、兩天到帳。現在不管是跑得多跑得少,第二天我基本上會把它全部提現掉。」她說。
女騎手希望走出煩惱
「你是個女的你能幹嗎」「女孩怎麼不找個輕鬆點的活兒」,這種質疑聲往往是很多女騎手在剛開始工作時會聽到的。
黃英也說,一開始去送外賣,在小區裏面、電梯裏面,會感受到人們異樣的眼光,特別是像她外形各方面也沒那麼差的女生。她以前是在公司裏上班,做人力資源的,工作相對比較穩定,現在感到落差很大。
另外,送外賣經常會有一些意外的麻煩事。
蘇州的楊青講述了外賣員特別是女外賣員的困難:第一是下雨天容易摔倒,包括走路摔倒和騎車摔倒;第二就是有些高端小區不讓電動車騎進去,走路送很累;第三,進高端小區,萬一進電梯得輸甚麼人臉識別、得給客戶打電話,讓客戶放你上去,如果客戶接不著電話就完了。
「我們女的,你不能跟男的去拼速度、拼體力,你肯定幹不過人家。如果接那些商超的單,(比如)送礦泉水,你根本扛不起。」她說,「還有你要晚到了、超時了,它只是扣錢,但是你把那個餐給弄壞了、弄丟了,就麻煩了。」
有時找不到地址或地址寫得很模糊,有些地方沒有門牌號,有些高端的小區進電梯還要刷卡。楊青說,「不是說你有多辛苦,而是你遇上一些麻煩事,你後面的單子全給耽誤了,你只要遇上一個麻煩事,那全完蛋。」
黃英則說,送外賣的路上經常是被太陽晒著,燥熱難受,但時間長了慢慢就習慣了。她說做這行的,大家現在慢慢也都看開了,不再想那麼捲了,只希望每天能夠輕鬆自由一點。#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