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瑞銀首席經濟學家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中共產業政策正在摧毀中國經濟。

馬格納斯現在是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研究員,對中國經濟有長期研究和獨到見解。

他指出,中共政府產業補貼政策早已註定無法真正消除產能過剩問題,因為政府補貼會扭曲經濟,而巨額補貼則會造成更巨大的扭曲。

中共產業政策旨在實現兩個核心目標。第一個是,在中國經濟沒有明顯轉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的情況下,北京迫切需要彌補房地產結構性低迷和非商業性基礎設施過度建設造成的損失,急需新的替代增長引擎。

第二個是,中共想在關鍵技術和彈性供應鏈方面實現自力更生,以及實現彎道超車、領先各國的野心。

馬格納斯寫道:「坦率地說,中國(中共)的產業政策是國家支持的一種舉措,旨在將美國從全球技術領導地位上拉下來。……正如中共敘事所言,遵循馬克思主義生產力作用理論,中國(中共)現在必須努力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意味著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在內的新技術。」他補充,「與其它利用產業政策追趕競爭對手的國家不同,北京是想要超越所有國家。」

2025年9月10日,中國山東省青島港貨櫃碼頭停泊著貨櫃和船舶。(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9月10日,中國山東省青島港貨櫃碼頭停泊著貨櫃和船舶。(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是問題的根源 停止內捲做比說難

但這套政策並不成功,很多行業遭受長期產能過剩和通貨緊縮的困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動汽車行業,兩極分化嚴重。馬格納斯舉例說,中國約有10家頂尖電動汽車公司盈利,而剩下150家公司則籠罩在黑暗陰影下,深陷虧損、浪費和腐敗的泥潭。

其它許多行業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包括鋰電池、光伏電池、風力渦輪機、建築材料、金屬加工、數碼金融、半導體、標準醫療器械和製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情況尤為嚴重。

馬格納斯說:「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而不是一個可以調整的隨機或周期性問題。」

巨額補貼會嚴重扭曲市場,就連中共黨魁習近平也稱此為「內捲化競爭」,即生產過剩和反競爭商業行為引發的破壞性競爭和降價。

馬格納斯表示,即使中共政府想制止這種現象,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問題的根源就出在政府本身。

他說:「是政府大規模向企業和行業輸送投資和資金,鼓勵人按指令行事而不是(良性市場)競爭,並為投資和出口導向型經濟設定了不切實際的高經濟增長目標。」

中共政策引發海外市場反彈 新興國家也防備

中共的產業政策不僅造成內部經濟扭曲,更是引發海外市場反彈。發達市場已經在抵制中國廉價的電動汽車湧入,現在就連新興市場和中等收入國家也在採取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比如:墨西哥、土耳其、巴西、印度、南非、越南和泰國。

中國是這些國家的重要貿易夥伴,甚至是他們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全球對中國產品設置壁壘,中共出口導向型經濟面臨更大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共產業政策的財政成本高得驚人,約佔GDP的4.4%,並導致每年約2%的生產力損失(意思是減少GDP增長2%)。

經合組織(OECD)、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和基爾研究所的估算結果顯示,中國產業政策成本約佔GDP的1.5%至2%。這一比例是經合組織大國平均水平的4至5倍。

馬格納斯直言:「優秀的企業和強大的垂直驅動型產業政策並不能保護一個國家免受不良宏觀經濟後果的影響。北京越是加大對前者的投入,宏觀風險就越大。」#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