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大學城三批土地將於明年起陸續可供使用。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在電台節目時表示,當局已成立「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並正參考海外大學城的發展經驗,預計明年公布「概念發展綱要」。她強調,大學城的發展不單是院校遷入新校舍,而是要配合北都的整體策略定位,促進院校之間協同效應,並結合本港「八大中心」及國際教育樞紐的建設方向。
蔡若蓮指,大學城的三個板塊——牛潭尾、洪水橋和新界北——各自有不同定位。她期望院校在提交意向時,不僅考慮基建需求,更要配合區域發展及產業規劃,並探討院校間合作的可能性。
資助院校增非本地生名額 蔡若蓮︰不會資助非本地生
高等教育政策方面,政府將自2026/27學年起,把資助院校非本地生人數上限,由本地學額的四成增至五成。蔡若蓮強調,調整不會影響本地生的資源,院校應按自身師資、宿舍及配套的發展情況,循序漸進增加收生。並強調非本地生完全自費,政府不會提供資助。
《施政報告》亦提出,直資學校可申請上調非本地生比例。蔡若蓮表示,直資學校在課程、語言及收生模式方面具備條件,相信校方會逐步增加收生,而不會大幅度調整,並重申措施不會影響本地生入學機會。
另一方面,教育局將在優質教育基金中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發展數碼教育。蔡若蓮表示,學生面對的是人工智能時代,學校可運用資金投放於相關軟硬件,以提升教學與學習環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