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發表最新一份《投資環境報告》,直指《港區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削弱香港自治,並為外資與本地企業帶來高度不確定性。報告涉及香港部份長達37頁、12個篇章,其中24次提及國安相關立法,認為條文模糊廣泛、甚至具域外效力,恐妨礙日常商業活動。報告中並把中國政府改稱中共。
報告點名,《維護國安條例》對「間諜行為」、「國家機密」、「外部干預」等定義過於籠統,加上立法諮詢期僅30天,遠短於以往慣例,顯示國際投資者審閱及表達意見的機會極其有限。
今年3月,美國國務卿再次認證香港已不符合在美國法律下享有1997年7月1日前同等待遇的條件。不過,報告更新數字中,提及美國在港享有約252億元貿易順差,同時根據2023年數據,美國對港直接投資總存量增加15.3%,扭轉多年下跌趨勢。
美方強調,自相關法律落實後,香港司法獨立進一步受損,特首指定國安法官的安排尤受關注。截至今年4月,已有107人因國安案件被定罪,僅2人獲判無罪。
更甚的是,《國安法》授權缺乏司法獨立的中共司法體制,於港府或駐港國安公署要求下,接管任何涉國安案件,或重新詮釋司法裁決。
報告指出,雖然《基本法》保障通訊自由與私隱,但《國安法》及後續立法對言論自由設限,特別針對批評港府或北京的言論,警方亦多次援引權力要求封鎖網站。
同時,《國安法》提高當局蒐集企業及個人數據的風險,2024年美國商會調查,僅52%美資企業對香港能否維持自由上網感到樂觀。
另有新通過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條例》引起憂慮,因其賦予官員在極端情況下無需法院手令即可進入商業場所,並將上訴委員會的決定視為最終裁決。
政治及社會層面,報告續指,香港非政府組織正面臨政府日益加強的審查與限制,當局利用《國安法》迫使批評中共的組織停運或自我審查。
傳媒亦遭受打壓,記者及相關人士面對騷擾與網絡恐嚇,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更因國安案件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此外,港府自2021年起全面執行《國籍法》,終止承認雙重國籍,令約四萬名在港美國公民或面臨額外審查及領事服務受限。@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