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北方醫學中心行政總裁楊景端博士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享了一則案例:林小姐47歲,每三個月染一次頭髮,從黑髮染成栗色,然後再染回黑色,每次都用市售染髮劑,覺得方便又便宜。然而,在兩年內她因為持續性疲勞、水腫、食慾下降三度住院。

第三次住院時,檢查顯示她的腎功能指數異常上升,醫師懷疑是急性腎損傷,進一步追查發現,她對染髮劑中的化學成份對苯二胺(PPD)過敏。這種物質經由頭皮吸收,反覆刺激免疫系統與腎臟過濾系統,導致腎臟功能受損。

染髮劑的化學成份

《腎臟國際報告》雜誌2021年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現代染髮劑含有的化學物質成份,能導致急性腎損傷、嚴重代謝性酸中毒以及急性腎衰竭等,而及時干預可以改善預後。

染髮劑中常見的化學成份有:

對苯二胺(PPD): 這是一種染色穩定劑,歐盟已限制使用濃度。研究發現,染髮劑含有的對苯二胺可引起急性腎損傷。

雙氧水:雙氧水,即過氧化氫,可以幫助染劑更持久地附著在頭髮上。刺激性強,會破壞毛囊,也會影響皮膚黏膜與免疫反應。

楊景端指,人體皮膚吸收率高的部位之一就是頭皮,染髮後這些物質容易進入血液,需經肝臟解毒、腎臟排出。這就是為甚麼肝腎功能差的人染髮風險更高。

中醫:髮與腎密切相關

從中醫角度看,頭髮與腎臟密切相關。楊景端介紹,有位35歲女性,長期染燙頭髮導致髮質乾枯、分叉、嚴重掉髮。中醫診斷為腎陰虧虛、肝血不足,即腎臟、肝臟中滋潤、營養的物質不足,治療上以補腎養血為主,配合停染髮半年、調整作息,掉髮問題明顯改善。

中醫認為,頭髮的生長與腎精的充盈密切相關。與西醫所指的腎臟不同,中醫的「腎」是一個能量系統的中心,包含了與生命本源相關的「精」——遺傳所帶來的先天之精,及飲食呼吸等所獲取的後天之精。當精氣不足,影響的不只是生殖與成長,也會使毛髮失養、變白。

同時,血液循環對頭髮的滋養也極為關鍵,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代表頭髮所需的營養來自於血液供給。若身體處於血虛或氣血不暢的狀態,頭髮便會因養份不足而失色、脫落。而肝臟調控身體的能量流動,如果肝氣鬱結,也會導致氣血不暢,難以滋養頭髮。

染髮後的飲食調養

中醫通過日常生活的食療調理,有助於減輕染髮吸收毒素對身體的傷害,並促進肝、腎功能的修復。

黑芝麻核桃糊

適合於染髮後覺得疲倦、掉髮者,有益於補益腎精。多項體外、體內研究和臨床試驗發現,芝麻富含木酚素類活性成份,具有抗氧化、保肝護腎、抗炎等功效,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而核桃仁具有預防光老化、抗炎、抗癌、抗氧化損傷等作用。

材料:黑芝麻20克,核桃仁15克,糙米粉或糯米粉15克,黑糖適量。

做法:把黑芝麻、核桃仁打成粉(或直接購買研磨粉),與米粉一起加熱水沖泡成糊狀,放入黑糖調味即可。每日早餐或當點心食用。

排毒茶飲——蒲公英茶

蒲公英茶是中醫常用的利水排毒方,適合染髮後代謝體內毒素、利尿。

蒲公英解毒的藥用歷史悠久,現代醫學也證實蒲公英根具有保護肝臟及腎臟等作用。

做法:取適量乾燥蒲公英葉子與根,用清水洗淨,放入杯中加入熱水,降到室溫後,再放入冰塊做成冷飲,也可以加入蜂蜜調節苦味。

穴位按摩促進代謝

除了食療幫助肝腎排毒之外,楊景端表示,每天花5分鐘按壓三個穴位,有助於強化腎氣、促進代謝。

太溪穴:位於腳內側,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用拇指輕壓,每次1分鐘。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腳踝尖上4指寬,脛骨後緣凹陷處。早晚各按1分鐘。

腎俞穴:位於腰部第二腰椎旁開1.5寸(一寸等於大拇指指節的寬度)。可用熱毛巾敷或艾灸。

艾灸是用點燃乾燥艾絨的熱力溫燙穴位,中醫認為艾草有助打通全身能量的通道。

永久染髮劑傷害大

台灣翰醫堂中山中醫診所院長陳信宏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市售染髮劑依功效可分為永久性染劑、半永久性染劑與短效性染劑。他指出,永久性染髮劑,大多會加入過氧化氫與氨等成份,以助染劑能較長時間停留於頭髮之上,但對頭皮、頭髮的傷害最大。

他建議,優先選擇成份天然、低風險物質的染髮劑,例如用天然材料染髮。他介紹了一款較平和的草本天然染方:

華髮劑

材料:何首烏37克、旱蓮草37克、側柏葉37克、石膏320克、滑石20克、麻油20毫升、食用白醋200毫升。

製作方法:

(1)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放入碗中

(2)加入白醋,攪拌成均勻的濃稠狀。

(3)放入麻油後,攪拌成均勻的泥狀。

何首烏屬於蓼科植物。現代研究發現何首烏的成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藥理作用。研究表明,何首烏的主要成份通過啟動真皮乳頭細胞延長毛囊生長期、延緩進入毛囊退化期,從而促進毛髮生長。

旱蓮草是菊科植物,揉搓莖葉時會流出黑色的汁液,上千年來一直被中醫用作烏髮。研究發現,旱蓮草有保護肝臟以及促進毛髮生長的作用。

陳信宏提醒,染髮前可於頭皮適度塗擦隔離材質,例如凡士林,再將染膏均勻抹在頭髮上,之後用保鮮膜包頭,約半小時後洗淨即可,染髮效果可持續數周。

高風險人群要小心

台灣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醒,以下人士要儘量避免染髮:

過敏體質者:容易出現皮膚反應。

肝病患者:肝臟負擔已經很重,別再加重負擔。

腎臟疾病和血液病患者:化學物質可能加重病情。

孕婦和哺乳期媽媽:染髮劑可能影響胎兒或寶寶健康。

他建議,一年染髮不超過4次,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範圍。不過,由於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同,建議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