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原是唐人王灣〈次北固山下〉的詩句,只因習近平在2017年引過,寓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正在乘風破浪前行」,從此就有無數馬屁精拾其餘唾,不停反芻。昨天李家超在國慶酒會致辭,最後也引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表示香港「處於不可逆轉的經濟轉型期,是邁向經濟更強大的必經過程」,呼籲港人團結云云。
撇開習近平、李家超等人的拋書包不談,王灣此詩的確值得賞析,尤其是「潮平兩岸闊」一句。大家也許不知道,此句其實有另一版本,作「潮平兩岸失」,最早載於唐人殷璠編的《河嶽英靈集》。「失」、「闊」之別在哪?不如先看看全詩: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題目的「次」字,解「停宿」。此詩情景交融,造語精煉,寫冬末春初的客途上,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的時候,看到一片空闊浩渺景象,繼而在初升的旭日、歲暮的春意中感受到時光飛逝,由是牽動思鄉之情。
這首〈次北固山下〉,最膾炙人口的其實不是第二聯,而是第三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夜色尚未褪盡,紅日已在海上冉冉升起;舊一年還未過去,江上的春天氣息便已來臨——另一個解法是陰曆新年未到,十二月已經立春,像去年甲辰年,立春是在前年舊曆十二月廿五日。此聯寫「日生殘夜」、「春入舊年」,僅十個字,就緊湊地呈現出新舊的參差對照、節序的匆匆替換,歷來被譽為千古絕唱。當時的宰相張說極愛此聯,更親筆題寫在政事堂上,要文人視之為楷模。
至於第二聯「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意思是:「潮水高漲上來,本來很高的兩岸跟水面齊平,好像都消失不見了,此時正有一葉輕舟,趁着順風揚帆前進。」相比起平淡無奇的「兩岸闊」,「失」字營造出一派空靈意象,明顯精巧別致得多。難怪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也這樣註解:「『兩岸失』,言潮平而不見兩岸也。別本作『兩岸闊』,少味。」一字之差,意境高下立判。
事實上,古今很多唐詩選集都採用這個「潮平兩岸失」版,除了剛才提到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唐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年),可見「失」字實優於「闊」。為甚麼習近平(或他的文膽)要選擇講「闊」呢?理由不言而喻——「兩岸失」意頭太差了。
為免「兩岸失」這妙句被世界徹底忘掉,我只好趕快推廣一下,也算是為「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略盡綿力吧。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