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星于朦朧9月在北京墮樓身亡,官方火速定調為「飲酒後意外墮樓」,引發網民質疑。儘管審查機構竭力壓制消息,但網絡上傳言依舊不斷。對此,美國專注於國際事務的權威媒體「外交政策」文章指出,中共的審查機器最終可能會佔上風,但在中國公民心中種下的不信任的種子,將削弱中共的執政合法性。

9月30日,「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網站刊登美國史丹福大學講師許繢仁(Kevin Fan Hsu)的文章指出,于朦朧過世後,官方的過度審查引發網民質疑,各種猜測迅速而大量地在社交平台上散播,除了中共權貴可能涉及其中,還有人猜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蔡奇的私生子也涉案。

文章表示,中共網信辦年初就進行「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但于朦朧事件點出了要清理網絡輿論環境有很大的挑戰。

許繢仁指出,中國的年輕人在長工時的疲累生活下,喜歡影視偶像成為喘息的情感出口,官方敘事中任何對事故簡單粗暴的掩蓋,都會引發網民的反彈。高效率的審查機制能讓許多事件在網上消失,但有時候,審查本身就成為事件的一部份,對「為何掩蓋真相」的質疑引發各種陰謀論,這些新的敘事進一步引發眾怒,然後又需要更多的審查來管控輿論。

文章表示,粉絲們奮力尋找新的證據,似乎不相信官方說法。由於缺乏真正獨立的媒體,網民用自己各種散亂的調查填補了空白。

許繢仁認為,在于朦朧的案子中,如果一開始就讓真相透明會有幫助,但這與中共掌控的本質不符,特別是若事件真相可能有破壞力的情況下,更難做到透明。

文章指出,于朦朧的案子也折射出一種恐懼和不信任。這顯示在中共統治下,逍遙法外的情況一直存在。但如果這麼有知名度的人物都可以輕易地被消失,何況是一般人?法治的缺失喚起了普通老百姓的無助感,這在COVID-19疫情期間也深有感受。

許繢仁表示,在于朦朧事件中,國家的審查機器最終可能會佔上風,但每一次這類事件都會讓中共極權的面紗被揭穿一些,在中國公民心中種下的不信任的種子,最終將削弱中共的執政合法性。#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