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施行的中共最高法關於「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社會上罵聲一片。《解釋二》明確:勞資雙方不繳納社會保險的約定無效,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同時,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這被輿論稱為「強制社保」)。這難道不是在保護勞動者嗎?為甚麼老百姓不買帳呢?問題在於中共搞的社保這一套,太畸形、太奇葩,民怨沸騰。本文略談三點。

第一,當局反常推「強制社保」 讓老百姓孭鑊

當前中國失業問題突出。例如,根據官方數據,8月,剔除在校生後,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到18.9%,也就是說中國近五分之一青年人失業,創下自2023年12月統計方法調整以來的新高。

這種形勢下推「強制社保」,不是火上澆油嗎?直接導致讓勞動者到手收入減少、企業負擔加重、就業環境更趨惡化。

相反的做法才是正常的。當局也不是不知道。舉例而言,疫情期間,作為一項臨時性支持政策,當局2020年曾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等三項社保費(其中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長至2022年4月30日)。又如,2018年中國經濟艱難,當局提出「六穩」,並決定次年起將社保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這引發企業動盪,因為擔心長期按最低標準申報社保的企業、拒交社保費的企業、建築等行業的一些從業企業需補繳未足額繳納的部份。為穩住企業,時任總理李克強宣布,嚴禁自行對企業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一律保持現有社保政策不變。

那麼,當局為甚麼現在反常推「強制社保」呢?最根本一點,社保10多年前就虧空嚴重,一直靠巨額財政補貼維持運作;而今後財政日益困難、收支缺口越來越大,難以為繼,當局病急亂投醫,拿社保出手、以圖緩解壓力。網民也看得清楚,調侃說不是我們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我們。

這也從一個方面表明,中共當前的危局,嚴重程度超過了2018年和疫情期間,政策混亂,已經亂了章法。

第二,當局的「社保壓榨」已經窮途末路

(一)中國社保繳費率在全球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

中共搞的社保,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由企業承擔。綜合起來,,企業約為29.8%,個人約為11%,合計超過個人工資的40%,按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的測算,約為「金磚四國」其它三國平均水平的2倍,北歐五國的3倍,G7(七國集團)的2.8倍,東亞鄰國的4.6倍。

中國社保的大窟窿,根本無法通過提高社保繳費率來解決。相反,如此之高的繳費率,企業和個人都不堪重負,當局不得不從2015年起多次下調社保繳費率。

(二)「社平工資」多年升幅驚人

現行中國社保繳費基數與上一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簡稱「社平工資」)掛鈎。社保繳費基數上限為社會平均工資的300%,下限為社會平均工資的60%(實際操作中部份省區市略有差異)。這裏有兩個問題非常突出。

一是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畸高。例如網民吐槽「工資還沒社保基數高」、「拿4500的工資交著7460的社保」。國內一直有研究者建議,調低繳費基數下限,當局卻反向而行之。過去,沒有省統籌,各地會根據本地實際來自主確定(有些地方為招商引資或為減輕個人繳費負擔,按照40%來設定下限;有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來確定下限,例如深圳);但2022年,當局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要求各地把繳費基數下限,統一到本省全口徑社平工資的60%。

一是「社平工資」上漲畸快。每年社保繳費上漲多少,應與物價上漲、工資上漲相聯繫,但當局卻無視這些,只顧搜刮。據陸媒財新報道,2019年至2023年,全國各地社保繳費基數隨社會平均工資普漲30%-40%。2023年,各省基數下限升幅範圍在4%-12%,中位數約7%-8%。例如,2019至2023年的五年間,上海基數下限從4699元漲至7310元,年增長率超9%;北京基數下限從3613元漲至7162元,幾乎翻倍。

不過,2025年中國經濟衰竭加速,老百姓錢包更癟了,韭菜更難割,各省的「社平工資」不僅出台遲遲(9月26日才全部出爐,比往年大約晚了個2個月),而且升幅大降,普遍在1%至2%區間,例如北京從前一年的4.11%跌至1.5%,上海則已聯繫兩年降至1%左右。

第三,中共社保把人分三六九等 早淪為了既得利益者的獵物

原本,社保是要為勞動者織就一張能兜住生老病死的安全網。但是,中共社保非常不公平。拿養老保險來說,以江西鷹潭社保局2023年1月養老金髮放情況為例:向1.36萬機關幹部退休人員發放退休金6,909萬元;向7.55萬企業退休人員發放17,885萬元,向13.78萬名繳納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發放2,854萬元。計算可得,機關單位月平均退休工資為5,080元、企業為2,368元、居民為207元,三者比例大致為25:11:1。這是全國的縮影。

並且,這個差距這些年是在擴大著的。有人根據官方數據計算得出:從2012年到2022年,機關事業單位的月人均養老金從2,332元上漲到了6,757.8元,企業的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上漲到了3,028元。在2012年,機關事業單位的月人均養老金是企業的1.38倍,而到2022年擴大到了2.23倍。

如果是多繳多得,大家也沒甚麼多說的。但是,因為巨額財政補貼的不公平分配,很多人是少繳多得。舉例而言,2023年面向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政補貼規模,分別為7,731億元、5,991億和3,789億元,佔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4.2%、34.2%和21.6%。

根據官方數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際領取人數是17,268萬人,財政補貼3,789億元,則每人月平均財政補貼約183元。

官方沒有公布全國機關事業單位的離退休人數,但根據公開數據推算,2023年大約有2,000萬,財政補貼5,991億,據此計算,則每人月平均財政補貼約2,496元,為城鄉居民的13.6倍。(2023年全國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約1.77萬億元,其中財政補貼5,991億,財政補貼佔比33.85%。這接近平安證券2024年9月一份研報的數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收入中的財政補貼佔比為39%。)

官方也沒有公布企業職工的離退休人數,但根據公開數據推算,應不少於1億,如按1億計,財政補貼7,731億元,則每人月平均財政補貼約644元。

如是,從財政補貼算,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之比為13.6:3.5:1。

多年以前,研究者們就已形成共識:中國社保制度改革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破除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實現福利權益的相對公平和均衡。過去了這麼多年,社保的不公平程度卻越演越烈,進一步擴大了收入差距。

結語

中共社保問題重重,老百姓不信任。官方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國社保斷繳人數突破了4,200萬,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常住人口。現在,當局又推「強制社保」,不僅不會解決社保窟窿問題,反而激起百姓的咒罵,加劇社會緊張形勢。#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