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節,恰好也是「天赦日」,這樣的「雙吉日」是祈福的好時機,錯過要再等62年。
中秋節罕見遇「雙吉日」
10月6日迎來中秋佳節,剛好也是「天赦日」,非常罕見。根據台灣民間信仰,天赦日是玉皇大帝「赦罪日」,相傳只要在這天誠心向玉皇大帝祈禱懺悔,便能獲得上天的寬恕與赦免。
天赦日每年只有5至7日,並不多見。本世紀僅有2次「中秋節」與「天赦日」在同一天,分別是2025年與2087年,今年錯過這個祈福的好時機,就得再等62年了。
台灣命理師楊登嵙表示,中秋月圓的「天赦日」磁場特別強,是祈求轉運的最好時機,祭拜玉皇大帝的最佳時間是早上5點至下午3點。
中秋月圓,月光皎潔,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八月十五又稱為團圓節,中秋節是萬家團圓之時。
中秋節的習俗活動大多與月亮有關,賞月、走月、吃月餅都意味著圓滿團圓。果肉酸甜多汁帶著清香的柚子,更是家家必備的應景水果,中秋吃柚取「柚」與「佑」諧音,有「月亮保佑」之意。
早在唐朝便有中秋賞月、祭月的活動,到了明清時代,中秋節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許多傳統的中秋節習俗。
祭祖
比較傳統的家庭大多都有祖先牌位供桌,中秋節這天,許多家庭都會擺上供品祭祖,跟祖先彙報家族近況。
祭拜土地公
中秋節正值農作秋收時節,民間有中秋祭拜土地公的習俗,以感謝土地公保佑豐收。黃曆八月十六被指是土地公成道之日,但為了順應中秋時節,一般多在八月十五一同祭拜土地公。
拜月娘
中秋「拜月娘」是傳統習俗之一,中秋月圓之夜,家家戶戶要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等祭物「拜月娘」,祈求闔家平安、團圓美滿。
民俗上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因此男士只能參加祭灶的活動,不能參加拜月,「拜月娘」成了婦女的專利,不過現在賞月重於祭月,「拜月娘」已成為輕鬆的賞月活動。
吃月餅
吃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後來人們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玩花燈
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了中秋夜節俗,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花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