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電話及網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學生群體也成為騙徒的主要目標之一。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8日)在書面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今年首8個月分別錄得184宗及86宗涉及本地專上學生及中國大陸學生的電話騙案,損失金額分別為3,200萬元及7,500萬元。
警方今年1月至8月總共錄得28,379宗騙案,總損失金額高達50.2億元,兩個數字較去年同期分別下跌1%及14.5%。警方未有就學生涉及網絡詐騙的個案數字作分類備存,暫時亦未觀察到針對海外學生的騙案有明顯趨勢,因此沒有就此作分類統計。
今年涉案金額最大的一宗電話騙案發生在4月,一名25歲的大陸大學生因誤信假冒官員的電話騙案,在4月至7月期間,分多次將1,097萬元存入騙徒指定的本地銀行賬戶。警方其後於7月拘捕兩名大陸男子,並以3項「洗黑錢」罪名起訴他們。
警方分析指,近年涉及學生的電話騙案多涉及假冒外賣平台發送釣魚短訊,指示受害人致電「假客戶服務」,再誘騙其支付保證金以取消訂單。至於網絡詐騙案方面,不少詐騙集團透過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平台,誘使學生參與虛假的「刷單」活動。
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已加強在網站及相關社交媒體平台發出防騙警示,呼籲公眾切勿回撥短訊內的電話,如有懷疑應聯繫外賣平台的官方客戶服務中心核實,並鼓勵他們善用警方的「防騙視伏App」及「防騙易熱線」。
同時,警方與電訊商及社交媒體平台保持密切合作,要求平台即時移除懷疑詐騙內容。今年1月至8月,相關平台已按警方要求移除超過6.7萬個詐騙內容。警方於8月與Facebook及WhatsApp的母公司Meta舉行聯合記者會,發布涉及通訊軟件及社交網絡平台的最新騙案手法,以及營辦商的反詐措施,包括加強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偵測和移除詐騙內容及帳號。
針對大陸學生較易成為詐騙目標的問題,警務處處長早前已去信全港大專院校,呼籲新來港學生及家長留意常見騙案手法,並推廣「防騙易熱線」及「防騙視伏App」。
警方早前與個別院校合作進行有關大學生詐騙認知的調查,收集逾3千份回覆,發現近85%受訪者曾參與「網上學習套件」,而曾完成該學習套件的學生遭遇詐騙而有金錢損失的比率比未曾參與者低58個百分點。@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