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際經濟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幾十年來,一直極力主張與中國接觸、極力撮合中美商貿合作的美國商界,如今突然轉向,帶頭呼籲特朗普政府對華採取更強硬政策路線。這可不是小事,它標誌著美國對華政策,特別是其經濟戰略,已經進入了一個清醒且強硬的新階段。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卻連續8天推出了罕見的「鐘才文」系列文章。「鐘才文」是「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的諧音縮寫。文章大談「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為自己壯膽,也試圖對外喊話,穩住經濟信心。
這強烈的對比,不禁讓人發問:當美國商界和政界對中共的「背信棄義」行為進行全面清算時,中共的官方宣傳還能起到多大作用?這種內外的巨大壓力差,正在深刻形塑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
美國商界的「覺醒」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明確指出,美國商界現在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忠告是:「對中國要清醒、要強硬(Sober and Tough)」。
這一轉變不僅僅是遊說策略的調整,說白了,這是對中共政府20年來背棄承諾的裁決。
美國商會(U.S.Chamber of Commerce)的報告,更是一份措辭尖銳的討伐檄文。它直指中共早已將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市場改革承諾拋諸腦後,取而代之的是藉助激進的產業政策、強制技術轉讓以及旨在排擠外國競爭的不透明國家安全法,打造出一輛「經濟戰車」。
報告揭露中共政府採購政策中的黑箱作業。例如,那個在行業內被稱為「消A」(Delete America,消除美國)的暗語,便是源於「79號文件」和「551號通知」(Notice 551)。這些文件明確規定在政府招標中給予中國國內產品20%的價格優勢,這簡直就是公開的排擠外國產品。試想,中共一邊大談多邊主義,一邊卻在用這種手段打一場經濟消耗戰,其背信棄義的行為讓華爾街的「中國通」們也徹底死了心。
美國商界的核心訴求就是更平等、更可持續的經濟軌道:要求中共取消對美國農產品(如大豆、玉米)的關稅。要求與中國達成稀土等關鍵礦物出口的長期、可預測協議,以保障美國汽車、通訊、能源和國防等行業的供應鏈安全。要求建立真正的知識產權保護,提高專利體系透明度,並撤銷「消A」採購政策。
這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號,美國商界已經受夠了中共的「空頭支票」,現在要求的是具體、可驗證的行動。
兩黨共識:從局部限制到全面「堵漏」
如果說美國商界的轉變是基於經濟利益受損後的覺醒,那麼美國國會立法者的行動,則體現了從國家安全視角出發的技術圍堵升級。
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在調查後發現,在2024財政年度,中國晶圓製造商購買了價值380億美元的精密設備,比2022年出口禁令生效時激增了66%。這筆巨額交易,是中國晶圓製造商向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 Corporation、ASML Holding和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這五大供應商所購買的。
問題出在哪裏?委員會10月7日的報告直指,美國、日本和荷蘭之間規則的不一致,導致非美國晶圓設備製造商得以向一些中國公司出售美國公司無法銷售的產品,這開了個巨大的「後門」。
這380億美元的銷售額,佔上述公司總銷售額的近39%,這意味著美國及其盟國的技術限制政策存在嚴重的「漏斗效應」。
因此,這份報告的呼籲極為強硬:實施更廣泛的禁令,限制向中國銷售晶圓製造工具,而非僅僅針對特定企業。甚至建議對中國可用於製造自己的晶圓製造工具的組件進行更嚴格的限制。
這清楚地表明,華盛頓的共識是,必須從根本上限制北京在人工智能和軍事現代化等領域至關重要的晶圓擴張能力。美國的禁令正從「精準打擊」走向「地毯式封鎖」。
「鐘才文」吶喊壯膽的8篇文章
面對美國從商界到政界的「清醒」與「強硬」,中共的反應是:自我陶醉、吶喊壯膽。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從9月30日起,連續推出了8篇署名「鐘才文」的文章,頗有為中國經濟信心喊話的意味,更像是對國內的心理暗示。
這8篇文章的標題,從「跨越與蝶變」到「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再到「堅定相信中國」,每一篇都充滿了自我辯護和粉飾太平的色彩。最值得玩味的是,文章還暗批美國採取「對等關稅」。
對於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產能過剩問題,「鐘才文」的回應更是典型:「中國產業競爭力是制度優勢……對全球是貢獻而不是威脅」。
這套說辭是蒼白無力的。難道美國商會報告中指出的「激進產業政策」和政策採購「20%價格優勢」不是事實嗎?難道西方國家擔憂中共政府補貼導致全球市場扭曲不是事實嗎?這種將「政府操控」辯解成「制度優勢」,將「傾銷威脅」美化為「全球貢獻」的邏輯,恰恰印證了美國商界指出的背棄承諾與言行不一。
這8篇「鐘才文」文章是中共政府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國際圍堵下,進行的一次自我「催眠」。面對結構性問題、外資撤離、青年失業率高企以及美國技術封鎖,在現實的冰冷數據面前,顯得如此虛弱。
一場不可逆轉的結構性對決
綜合來看,世界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接觸」策略失敗後,已經全面轉向「清醒、強硬」的對華戰略。這種轉變不再是單一政黨或少數鷹派的主張,而是美國商界、國會兩黨以及盟國之間逐步形成的共識。
這表明,中美之間的競爭已經從貿易層面升級到國家安全、技術制高點以及全球價值鏈的結構性對決。中共除了以宣傳口號和「鐘才文」文章來應對,並無更好的應對措施。
當華盛頓對華政策開始回歸理性與現實,北京還能靠持續的否認與宣傳支撐多久?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政經局勢的核心看點。@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