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第一任期飽受掣肘的情況截然不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權力得到了集中與強化。自上任以來,他強勢出擊,直接從制度、程序和系統權力的關鍵節點打擊極左進步派的基地,以常識治國,掀起一場文化反攻戰,開啟了一場傳統信仰與價值的復興。
特朗普就職總統後動作連連 開始復興傳統價值觀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明確表示:在他的領導下,美國社會將只有兩種性別,學校、職場和軍隊中的性別多樣性不應存在。
他就職總統後不久,即發布行政命令,撤銷聯邦機構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辦公室及項目,並呼籲私營實體以及教育機構遵守聯邦《民權法》,以及美國最高法院在「學生公平錄取訴哈佛」案中的判決。
特朗普還下令美國公立學校停止教授「批判種族理論」(CRT)與其它涉及種族和性取向的主題,否則將面臨失去聯邦資金的風險。
無論是在政府機構、媒體、大學還是博物館,特朗普總統都處於攻勢,並在多條戰線取得顯著進展。
特朗普政府就任伊始,即審查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自7月1日起,正式關停實施USAID對外援助。USAID被認為宣揚反美觀念,在全球推動DEI。
2月9日,特朗普總統開除甘迺迪中心多名董事會成員,並自任主席,終止該中心的變裝表演活動。
3月27日,特朗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清除史密森尼學會及轄下聯邦公園、紀念設施中的「不當、具分裂性或反美的意識形態」。
4月14日開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凍結聯邦撥款與合同、撤銷免稅地位、禁止收國際學生。理由是:哈佛大學校園內助長暴力、反猶太主義,以及與中國共產黨合作。
6月份,美國眾議院撤銷了國會已撥給公共廣播公司(CPB)的11億美元撥款,這是一個里程碑。CPB是一家非牟利組織,負責將納稅人的錢分配給NPR、PBS等。
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Mike Gonzalez 認為,特朗普第二任期正在進行美國自1933年羅斯福新政以來首次真正的權力交接,這場變革是國家轉型的嘗試。
華人作家書寫《特朗普總統全記錄》
特朗普總統掀起的文化反攻,媒體稱之為「文化戰爭」(Culture Wars),也引起了海外華裔的關注。
美國作家樂山和日本作家四海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認為,「註定了這個政商合一的奇人,在不斷地創造一個個驚天動地的歷史,也註定了這個時代必將深深打上這個人的非凡氣質和特殊性格的烙印。」
「當世界仍在爭論、誤解或讚美特朗普時,我們選擇用筆,還原真相;用文字,書寫歷史;用信念,守護時代的記憶。 」
自特朗普總統從2025年1月20日就職之後,樂山與四海就決定創作和撰寫《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全記錄》(The Complete Record of President Donald Trump)系列叢書,忠實記錄特朗普總統每天的言行,並計劃在特朗普總統執政四年內將出版發行一百多本書。
本書作者之一的樂山向《大紀元》介紹,目前,該系列叢書已出版了19本,每本全部榮登過亞馬遜圖書排行榜第一名。他還向大紀元記者發來了亞馬遜圖書排行榜的截圖,以及獲獎證書。
樂山認為,特朗普創造歷史,而我們記錄歷史。在資訊瞬息萬變的時代,當所有網絡資料都可能消失,唯有書籍能夠永久保存真實。本書不僅是當代人的新聞工具書,更是未來人的歷史教科書。
在接受大紀元記者的書面採訪中,樂山還對記者提出的關於特朗普發起的「文化戰爭」幾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向DEI身份政治開戰
美國堪稱民族融合的大熔爐,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對此評價道:「我認為,美國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或許就是它徹底消除了歷史上構成其身份認同核心的種族和族裔成份,並最終成為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個人的品德將得到評判。」
亨廷頓將其歸結於「一代又一代美國人,對盎格魯新教文化和建國先驅信條的堅守」。
如今,以DEI為代表的基於特定身份如族裔、性別、性取向的新式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正在撕裂美國。
這種意識形態深入到制度和程序權力的關鍵節點,包括教育體系、司法體系、慈善非政府組織綜合體,甚至包括軍事和FBI等安全部門。
如美國國際開發署、史密森尼學會、公共廣播等機構,以及一些媒體、大學、公司都迎合了身份政治。
對此,樂山表示,身份政治過度以群體身份劃分政治立場和利益分配,將公共政策主要以群體代表而非普遍公民原則來配置,導致多數人感覺被排斥或被「對立化」。
他認為,這種體系的本質,是以「受害者」為政治合法性的源泉,以「罪責文化」取代「責任倫理」,以「政治正確」取代「真理追求」。
與身份政治相伴隨的,還有「覺醒文化」和「取消文化」。
樂山表示,Woke(覺醒文化)及其制度化表現,原為非裔社群覺察不平等的語彙,近年演變為涵蓋種族、性別、性向與權力結構批判的一整套話語體系,且被廣泛用來推動校園課程、企業政策與公共部門的平權措施,已經被高度政治化。
他說,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與網絡公審機制——在社交媒體上,個人或機構因言論或過去行為遭到公開譴責、職業後果與社交抵制,逼使很多公共討論自我審查。

DEI普遍被認為是前總統奧巴馬的重要政治遺產,奧巴馬通過總統行政令,為DEI配置了龐大的人員和預算及法律和監管基礎,並通過各種基金會及非政府組織建立了龐大的網絡。
樂山認為,奧巴馬時期的文化政策,一定程度上解構了美國的道德根基。傳統的愛國精神被指為「排他民族主義」,家庭與信仰被指為「保守壓迫」,堅持傳統美德的人都被貼上「反進步」的標籤。
「這種文化最大錯誤在於,它將自我否定當作道德優越」,他說,它要求美國人否認自己的歷史、英雄與傳統,以一種「贖罪文化」取代「自信文化」。結果國家失去了精神座標,社會陷入身份撕裂,青年一代迷失於意識形態的洪流之中。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學成為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最早盯上的文化機構。如今,美國一些頂尖院校的教職員工已經完全信奉這種意識形態。其結果是,學生們被灌輸了文化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這種觀點通過壓迫者與被壓迫者之間的鬥爭來看待社會。導致學生和教授們支持真正的恐怖份子,因為以色列被歸類為壓迫者。
自宣誓就任第二任期以來,特朗普決定重新掌控大學。在他看來,如果大學拿的是納稅人的錢,就必須剝離這種意識形態。
樂山表示,教育若只強調受害者敘事而缺乏事實與史料的詮釋與對比分析,會讓學生失去批判性思維與公民能力,從而長遠削弱民主素養與制度認同。
「當大多數公民覺得公共機構、學校或企業偏向某一陣營時,社會信任便會下降,導致選舉動員以情緒化為主,制度治理效率也會降低。長期而言,這會削弱國家面對外部衝擊(經濟、國防、公共衛生)的協同行動能力。」
身份政治的理論來源
研究者認為,如今美國的文化亂象來源於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成員來到美國後發現,在歐洲那套階級鬥爭的說辭在美國行不通,於是由經濟馬克思主義轉變為文化馬克思主義,壓迫的定義從資本變成種族、性別之間的壓迫,身份政治就是他們的作品。
目前,各種打著「後現代哲學」「批判理論」「解構理論」的現代思潮,其論證方法幾乎都離不開這種壓迫的「權力敘事」,用以解構傳統價值,本質上與文化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
樂山從其論證方式上分析說,身份政治這種說法,類似於古希臘的詭辯(Sophists)。「以修辭勝於真理」,把論證當成取悅或說服的工具,而非探求真理,社會公共話語就會被話術所支配。
他指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美國文化逐漸被「新左派」思想滲透。最初的口號是「自由、平等、解放」,但在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與後現代哲學的推動下,逐漸演變為一種系統性地「解構傳統」的意識形態工程。
他說,近現代以來的相對主義與後現代思潮,從尼采對傳統道德的顛覆、到福柯對知識與權力的關係分析、再到利奧塔對「大敘事」的懷疑,形成了一種對普世真理深刻疑問的思想潮流;當這些學術反思泛化到社會政治實踐時,會出現「真理即權力構造」的社會語境。
「這兩股脈絡合流,既給了批判不公的理論武器,也為語言與權力操作留下了被利用的空間。」樂山表示,在學術與傳媒領域,左派話語以「社會公正」「多元包容」「反壓迫」為名,將西方傳統信仰、家庭倫理、國家認同、性別秩序一一解構,建立起以「身份政治」為核心的新道德體系。
「由此,美國進入了一個『文化後真相』時代——真理不再取決於事實,而取決於誰的情緒更激烈、誰的標籤更響亮。」他說。
特朗普重塑傳統價值
保守派學者岡薩雷斯將特朗普政府重塑傳統價值的努力描述為恢復歷史敘述方式。
「任何自由民主國家都不可能通過不斷自我貶低而存在。任何自信的民主國家,如果所做的只是自我鞭策,就不可能真正是民主國家,也不可能有自信。」
樂山表示,特朗普所宣導的「信仰與文化復興」,本質上是一場靈魂之戰——讓美國重新成為「信仰上帝、尊重家庭、崇尚責任與自由」的國家。
樂山表示,特朗普公開挑戰政治正確的語言禁區,否定虛偽的敘事結構,重新召喚出被壓抑的「人民常識」——包括信仰上帝的自由、為家庭與國家自豪的權利,以及捍衛傳統倫理的勇氣。
這與左派意識形態的邏輯正相反。他說,左派追求「徹底解放」,但在解放的過程中摧毀了人類精神的支柱——當信仰失去意義,家庭失去權威,歷史失去榮譽,社會便陷入無序與冷漠。
文化戰爭的前景:堡壘之戰與長期陣地戰
特朗普能否贏得這場文化戰爭?
樂山認為,這場戰爭不會以一次選舉、一場訴訟而結束。左派控制的文化體系經過數十年累積,已形成龐大的意識形態共同體——從大學課堂到主流媒體,從娛樂工業到非政府組織,其網絡密度遠超政治機構。
他說,特朗普的文化戰爭更像是一場「堡壘戰」:要逐步瓦解學術與媒體的壟斷權力,推動教育去政治化,恢復思想自由。他的成功,不僅取決於選舉勝利,更取決於能否培養新一代的知識精英與文化守護者,建立屬於共和陣營的思想與學術體系。
他認為,特朗普主義的文化戰略應當包括:
一、立法與政策層面:推動廢除DEI、限制公立大學政治化資金使用。
二、社會與教育層面:支持家庭教育與宗教學校體系,鼓勵愛國課程與歷史教育復興。
三、傳媒與文化層面:建立獨立的保守派媒體、出版與藝術機構,重建話語主權。
四、思想與學術層面:成立智庫與研究院,對抗左派意識形態的學術壟斷,形成新的文化敘事體系。
「未來的美國,是否能在分裂與混亂中找回自己,將取決於這場文化戰爭的勝負。」他說。#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