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充滿了戲劇性。高市早苗奪得自民黨總裁一職,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似乎是板上釘釘的,卻忽然傳來執政聯盟的公明黨退出。「高市交易」先暴漲,後暴跌。美股在FOMO(fear of missing out,踏空恐懼)情緒下大漲,接下來因為中美貿易糾紛再起,特朗普威脅再加100%關稅而大挫。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了停火協議,特朗普卻失意於諾貝爾和平獎。虛擬貨幣紛創歷史新高後,卻因槓桿交易崩塌而暴跌。

債市也受到市場情緒和流動性的衝擊,不過價格波動稍微小一點,市場對政策利率走勢的預期沒有大的改變。美元指數受到高市交易和貿易衝突的雙重擠壓而走強,黃金價格再破4,000美元大關,白銀一度逼近50點位。地緣政治因素,將恐慌指數拉回到20點以上,能源價格整體走弱。

上周坐上職業生涯過山車的政治人物,非高市早苗莫屬。這位極右翼自民黨人,在黨魁選舉中從第一輪排名第三到第二輪拔得頭籌,衝上了政治生涯的巔峰,一時間劍指首相大位。然而,她在組建執政聯盟上卻遭遇了滑鐵盧,與自民黨合作26年的公明黨宣布退出籌組聯盟談判。和「高市交易」有關的資產價格直接坍塌。

未來日本首相的路徑,要麼反對黨合力組成大聯盟,推翻自民黨對日本政權接近70年的壟斷,要麼高市成功拉攏1-2個在野黨組成新的執政聯盟,要麼自民黨推舉其他人士擔任組閣,要麼提前選舉。以自民黨目前低迷的民意,提前選舉機會不大。反對黨有推翻自民黨的強烈意向,但是各黨政治訴求不同,政策立場南轅北轍,組成大聯盟有可能,但機會不大。

高市有強烈的政治立場,但是缺乏嫡系勢力,被稱為「一匹狼」,她自己的政治根基並不牢固。不過扶植她上台的元老麻生卻是黨內最大派系的共主,而且在黨內選舉中已經與另外幾位大佬翻臉,高市不支意味著麻生退出政治舞台。筆者認為在麻生的戮力支持下,高市與公明黨、國民民主黨和維新會談判籌組聯合政府的希望並沒有磨滅。

政治理念溫和的公明黨與高市為代表的自民黨極右翼,存在著三觀不合的根本問題。公明黨的退出,也許反而給了高市與政治理念更接近的維新會組成新聯合政府的空間,一旦成事,執政聯盟手中握有更多的議會票數,政府可能更穩定,甚至有可能推進修憲。

人們經常將高市和安倍連在一起,她也自稱是安倍的弟子。兩人在政治理念上的確相近,但是兩人的政治實力相差頗遠,高市沒有安倍(尤其是第二任時候)左右政局的能力,推行她理念的能力也就大打折扣。高市能否在逆境中尋找出組建成聯合政府,是對她談判能力、執行能力的一場考驗。

自媒體對日本下一任首相有許多揣測和評論,筆者認為多數高估了高市出局的可能。的確她成為首相的概率略有下降,反對黨公推玉木雄一郎上台從不可能變為有可能,但是賭博平台Polymarket的押注顯示,高市仍有84%的概率當上總理,玉木的概率7%,提前大選只有3%。

黃金衝破了每盎司4,000美元。黃金在過去兩個月內急升20%有餘。黃金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突破了每盎司1,000美元大關;在新冠疫情爆發期突破了2000美元,在特朗普關稅戰前夜突破了3,000美元,這次勢如破竹般衝上4000。金價暴漲的背後,是資金對債務失控和聯儲信用破產的焦慮。最近聯儲利率減息,逼銀行儲蓄出走,ETF資金主導了金價暴漲。

黃金被人們看成對通貨膨脹和法幣超發的對沖,以對沖通貨膨脹為目的的買金需求確實大幅上升。有意思的是通貨膨脹和貨幣超發的始作俑者央行,也成為了黃金的主力買家,表明他們自己對法幣也信心不足。本世紀初,央行曾經有過一輪黃金拋售,認為黃金缺乏收益,但是如今央行卻一馬當先地搶購仍然沒有收益的黃金。

幾種技術指標顯示,黃金距離調整不遠了,但是長遠來看它正在經歷再定價過程。黃金開始成為金融機構和央行的可抵押資產。抵押物必須值得信賴並擁有充沛的流動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債是全世界約定俗成的高信用高流動性錨定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倉底資產,現代資本金融資本主義的零風險基石。

然而,美債在人們心目中的信用在褪色。美國政府無節制的赤字財政政策、國債市場上的大幅動盪、在地緣政治中被武器化、美國政府機構間的內耗和黨爭,都增添了投資者的擔心, 美債不再被認定是零風險了。資本市場尋求政治中立、不受央行影響、流動性充沛、信用良好的替代資產,黃金便是最佳替代資產。

黃金作為首飾或交易工具,有著悠久的歷史。黃金作為投資標的進入尋常百姓家,卻是本世紀初才出現的,2004年首只黃金ETF上市,將實物黃金證券化,降低了黃金投資的購買門檻和交易成本,散戶投資者也能直接配置黃金資產。2008年後各主要工業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則為金價插上了翅膀,越來越多的流動性追逐有限的可信賴資產。

儘管在過去幾年,諸多央行收斂了信用擴張,調高了政策利率,筆者相信信用超發的時代遠遠沒有結束。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本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各國仍在肆無忌憚地推進負債型增長,赤字財政怵目驚心,這些債務負擔最後主要靠央行通過信用擴張買單。赤字財政不結束,量化寬鬆就不會真正結束,長遠看金價就沒有漲完。

本周關注兩大事件,1)中美貿易博弈,以及可能的貿易談判。2)高市早苗以及反對黨陣營的政治聯盟談判。美國計劃中的9月CPI應該支持聯儲繼續減息一碼,但是公布時間受到政府停擺的衝擊。中國的CPI和美國零售數據也應關注。還有IMF-世界銀行年會。

本欄所闡述的是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