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諾(Tylenol,主要成份:對乙醯氨基酚 Acetaminophen)是許多家庭的常備藥,也是孕婦用來止痛退燒的常見選擇。然而,根據英文《大紀元時報》從訴訟文件中獲得的內部電郵,泰諾的製造商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高層,可能早已對藥物與兒童神經發育問題(如自閉症和過動症)的潛在關聯知情並感到擔憂。

企業高層早已知情?內部郵件曝光「隱藏的擔憂」

這份日益加劇的擔憂,其核心人物是強生子公司Janssen的流行病學主任溫斯坦(Rachel Weinstein)。她在2018年的一封內部電郵中向同事坦承,隨著一份總結了九項相關研究的審查報告出爐,她感到「證據的份量開始讓我感覺沉重」。

強生全球流行病學主管傑西·柏林在回覆時,承認了這種關聯的「特異性」。儘管他試圖找出研究中的破綻,但最終強調,即使排除了其它疾病因素,「(關聯性)並沒有消失」,這表明專家們無法簡單地將問題歸咎於其它單一因素。

然而,當被問及為何公司不自行展開大規模研究以釐清疑慮時,溫斯坦在電郵中解釋,他們評估後認為手頭的數據庫規模不足,難以複製丹麥研究所的發現,因此排除了此一選項。

內部文件揭密:保護產品 而非面對真相?

面對「沉重」的證據,公司的下一步行動揭示了其在科學與商業利益間的掙扎。內部曾討論資助丹麥研究員進行複製性研究,但高層很快就退縮了。溫斯坦曾猶豫地寫道:「我們真的需要冒險提出這項提議嗎?如果新分析證實了現有研究,我們會感到驚訝嗎?」

最終,公司決定不與丹麥研究人員合作。內部文件顯示,公司將相關工作標記為「繭計劃」,其核心任務是「保護對乙醯氨基酚」。決策考慮包括擔心給「懷孕消費者」帶來「選擇困難」,內部甚至有一張演示文稿寫著:「勇氣:我們不需要更改標籤。」

儘管現任品牌方Kenvue堅稱「沒有可信的證據」,但原告律師艾希莉·凱勒(Ashley Keller)則痛批:「擔心答案不利,公司乾脆當『鴕鳥』。保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藥品利益,不能成為企業逃避問題的藉口!」

官方出手 藥管局決定修改藥品標籤

這宗事件已引起美國政府的高度關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9月22日宣布,已啟動修訂泰諾等產品標籤的程序,旨在反映證據表明孕婦使用該藥可能與兒童自閉症和過動症風險增加有關。FDA審查人員早在2019年就曾表示,產前服用泰諾「對胎兒來說並非完全良性」。

原告律師在法庭文件中引用了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安德烈·巴卡雷利博士(Dr. Andrea Baccarelli)的權威意見,他明確表示:「在我的專家意見中,產前暴露於對乙醯氨酚與神經發育障礙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孕婦用藥指引:務必諮詢您的醫生

目前法律訴訟仍在進行,科學界對泰諾是否為導致兒童自閉症的「直接原因」仍有爭議。然而,從內部電郵的擔憂,到FDA啟動標籤修改程序,都提醒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雖然泰諾仍是唯一可用的非處方退燒藥,但孕婦應與您的醫療專業人士充份溝通,權衡治療(例如:高燒不退的風險)的益處與對胎兒的潛在風險。#

作者簡介:Zachary Stieber 是《大紀元時報》駐馬利蘭州的資深記者,負責報道美國與國際新聞。

原文 Tylenol Maker Said in Internal Emails Evidence of Link to Autism ‘Starting to Feel Heavy’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