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自然代謝》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飲用含糖飲品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在體內擴散的風險。
新研究:糖份如何成為癌細胞的「助推器」
該研究由德州大學MD安德松癌症中心主導。研究人員發現,當大腸癌細胞暴露於模擬飲用含糖飲品後的葡萄糖與果糖混合物中時,其「細胞運動性」和「轉移潛力」會顯著增強。這意味著癌細胞變得更具攻擊性,更容易從原發部位脫落,並「旅行」到身體的其它部位。
研究團隊進一步揭示了其分子機制:糖份混合物會活化一種名為SORD的酵素,該酵素會觸發膽固醇路徑,最終驅動癌細胞更快地擴散到肝臟——這是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首席研究員Jihye Yun表示,這一發現強調了日常飲食對癌症病程發展的關鍵影響。
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年輕人中的大腸癌病例激增
這項新研究的警示意義,在於大腸直腸癌正快速「年輕化」。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的數據,雖然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因篩檢普及而下降,但在50歲以下人群中,發病率自2012年以來卻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長。
2024年「消化疾病周」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更是揭示了驚人的增長數字:從1999年到2020年,10至14歲兒童的發病率增加了500%,15至19歲青少年增加了333%,20至24歲年輕人則激增了185%。
警鐘已響:我們能從生活方式中做些甚麼?
儘管大腸癌年輕化的確切原因仍是個謎,但科學界已經鎖定了一系列明確的「可改變風險因子」。除了眾所周知的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吸煙、飲酒以及高紅肉/加工肉品飲食外,此次關於含糖飲品的新發現,無疑為這份風險清單增添了極其重要的一筆,尤其考慮到年輕族群正是含糖飲品的主要消費群體。
基於這些發現,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為健康建立防線:
1. 個人預防:研究結果給出了最直接的提示——減少含糖飲品的攝取。這是每個人都能立即採取的、有科學依據的預防措施。
2. 未來治療方向:這項研究也為醫學界開闢了新思路。未來,科學家或可通過開發針對SORD酵素或膽固醇路徑的新療法(例如重新利用史他汀類藥物),來更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轉移。#
作者簡介:Naveen Athrappully是《大紀元時報》負責報道商業與國際新聞的記者
原文 Study Links Sugary Drinks to Colorectal Cancer Spreading Elsewhere in the Body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