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學成功研發創新人工智能(AI)系統SmartPath,可輔助專業醫療人員執行逾百項臨床任務,包括癌症病情分級、分型、治療反應評估、存活率預測,及生成詳細病理報告等,加快診斷速度,為患者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系統建基於全球其中一個規模最大及最多元的病理數據集,涵蓋34種主要人體組織部位、逾50萬張全切片影像。科大指,系統能整合臨床診斷、分型、生物標記物量化、治療評估及預後跟進功能,涵蓋多種癌症類型,以加快診斷速度,為患者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系統的關鍵突破,在於能通過綜合病理基礎模型框架,精準診斷多種香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大腸癌及胃癌。

數分鐘生成詳盡病理報告

SmartPath系統的核心能力由兩大整合式AI模型驅動。系統核心的通用病理基礎模型(GPFM)能精準識別不同腫瘤類型及癌症亞型與生物標記物量化。該系統不僅能進行診斷,更能預測患者的生存期及評估潛在治療反應,為個人化治療奠定基於數據的基礎。

另外多模態全切片病理基礎模型(mSTAR)整合了病理影像及大量文字數據,包括病理報告及轉錄組學數據,可在短短數分鐘內自動生成資料詳盡的病理報告,並具備視覺諮詢功能,讓病理學家能針對切片細節提問。

SmartPath亦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全面改善癌症診療周期,包括腫瘤切片快速初篩分析、風險預警到自動生成報告,進一步簡化癌症護理周期的臨床工作流程。科大表示,這有助紓緩診斷瓶頸,讓病理專家專注於重大診斷決策及分析複雜病例。

多種癌症診斷準確率逾95%

領導研發團隊的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和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浩表示,SmartPath的開發,有香港及中國大陸逾10間頂尖醫院參與嚴格驗證,測試系統於真實臨床任務及多樣化患者群體中的性能表現。結果顯示,SmartPath在大多數基準任務中持續位居榜首,尤其在惡性腫瘤識別,及治療反應預測等關鍵領域,展現出卓越的準確性。持續的實戰數據更形成強大的反饋循環,有效促進機器學習的過程,使算法能持續優化,以提升系統診斷準確度與預測能力。SmartPath並非靜態工具,而是會隨着每次臨床應用而持續演進的系統,為智能個人化醫療樹立新標準。

當中,根據廣州南方醫院近期進行的前瞻性研究,SmartPath在診斷肺癌、乳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類型中表現優異,整體準確率超過95%。

南方醫院病理科主任暨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教授梁莉認為,SmartPath具備快速生成資料詳盡的初步報告功能,能大大縮短診斷周期,對於分秒必爭的癌症個案尤其重要。

研究團隊亦正逐步加強SmartPath的功能,以覆蓋更多癌症類型,重點針對那些較罕見及基因較複雜的惡性腫瘤,目標提升系統的預測模型,實現更具針對性的治療策略與患者分層,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

SmartPath部份核心技術的研究成果近日已於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發表。@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