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大幅上調H-1B簽證申請費的背景下,美國企業通過外判公司將業務外判至其它國家的做法可能變得更加普遍。
全球夥伴公司(Globalization Partners)為美國企業提供無需工作簽證的外籍人才。該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妮可·沙欣(Nicole Sahin)近日向《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透露,自簽證費用調漲後,該公司的諮詢量已超出常態,其中約25%的科技公司已經開始通過外判業務獲得競爭優勢。
沙欣指出,「工作全球化正急速擴張,越來越多企業不再將人才引進美國,而是直接告訴應聘者『這是全球標準薪資,你可從任何合適地點遠端工作。』」
沙欣補充,「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外籍)工程師曾任職加州高成長企業,擁有輝煌履歷,如今選擇回到原籍國工作,獲得的薪資能讓他們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特朗普總統9月簽署行政命令,對每份新H-1B簽證課徵10萬美元費用。甲骨文、Meta、蘋果等科技巨頭至少有數千名員工持有此工作簽證,亞馬遜在2025年更獲得逾萬份H-1B簽證核准。
相較於支付10萬美元費用將新員工引進美國,一些企業可能更傾向於在員工原籍國聘用遠端工作者,這類員工將獲得不同薪資待遇。
通過全球夥伴公司這樣的外判公司,美國企業無需在其它國家註冊公司即可聘用當地勞工。全球夥伴公司可通過其在當地設立的法人實體為國際員工辦理登記,處理合約事宜並確保符合當地法規。聘用該員工的公司,需先向全球夥伴公司支付薪資,再由該公司轉付給員工。整個流程每月僅需企業支付約500美元的費用,相較於工作簽證申請費用,成本降低了200倍。
沙欣補充,「對美國而言,這或許意味著重要人才大規模外流,過去許多移民來這裏創業,但若他們無法留在這裏,便會選擇在母國設立企業。」
企業外判可能提升海外的薪資水平。
佐治美臣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科斯特洛商學院(Costello College of Business)會計學副教授漢·斯蒂斯(Han Stice)向《商業內幕》透露,「從經濟角度看,將工作外判至其它國家可能推升當地薪資。」
斯蒂斯認為,「H-1B簽證持有者接受較低薪資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們所獲薪酬高於母國收入,而且職位穩定,因此會直接接受條件,不會抗爭。」
他同時表示,「對美國本土薪資的影響尚不明朗。」他補充,「若美國本土員工因工作可能外移而願意接受較低薪資,這完全合法。」
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數據,2024年美國全職職位平均月薪逾6,900美元,位居全球薪資水平前五名,而印度、中國等H-1B簽證持有者主要來源國,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同項排名中甚至未能躋身前50名。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經濟學與全球事務教授德瓦希什·米特拉(Devashish Mitra)向《商業內幕》指出,從企業的角度講,即使美國政府決定對將工作外判至廉價勞動力國家的企業實施財政懲罰,企業仍可能認為值得。
他指出:「假設某公司將程式設計工作外判至印度,支付薪資可能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因此即使美國政府對其海外支付的薪資課徵100%稅率,對科技巨頭而言仍相當划算。」
(本文參考了《商業內幕》的報道)#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