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知名數據分析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與輝達並列的「帕蘭泰爾」(Palantir)技術長希亞姆‧桑卡爾(Shyam Sankar)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美國與中共之間早已處於一場經濟戰爭,且中國共產黨希望美國失敗,但部份美國商界領袖仍忽視美中對抗的事實。

2025年10月上旬,北京宣布進一步擴大稀土及相關技術的出口限制,並將部份鋰電池及相關設備納入管制,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這是「敵對且惡意明顯的舉動」,顯示中共意圖利用關鍵原物料作為地緣政治武器。此舉使美中關係再度緊張。

業界普遍認為,這次中共亮出的「稀土牌」涉及廣泛,可能會對國防裝備、半導體製造、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產生影響;限制鋰電池出口則會影響美國電網級鋰電池的供應,對能源安全產生威脅。

這凸顯美國長期仰賴中方供應鏈,這種經濟模式已不可持續。當代的經濟安全等同國家安全,在經濟上依賴中共勢必不可行。

部份商業領袖仍對北京存有幻想

儘管中共當局的挑釁行動頻頻發生,一些美國商界領袖仍主張維持合作。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近日在受訪時批評對華鷹派。他表示,美中「不必是敵對關係」,「我們可以共存」。

然而,Palantir技術長希亞姆‧桑卡爾(Shyam Sankar)警告,黃仁勳的這種想法過於天真。

桑卡爾指出,中共認為,美中正陷入一場爭奪主導地位的「鬥爭」,在中共的世界觀裏,中方崛起還不夠,美國必須被打垮。

桑卡爾說,部份商界領袖仍對北京當局抱持幻想,未能意識到中國共產黨的真正目標是削弱美國實力,爭奪全球霸權地位。

在二十世紀中後期盛行的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 paradigm)認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會帶來政治的開放和民主化,美國政商界根據這個理論,支持北京當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高速經濟發展反而鞏固了中共的極權統治,壓抑民間力量。

在北京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美國企業為追求低成本與高利潤,逐步放棄國內產能,將關鍵的各類製造業與採礦業外移到中國大陸,使美國本土的製造業越發衰退。

當前,美國製造業正處於數十年來最脆弱的時刻。

「無聲戰爭」早已開打

桑卡爾指出,事實上,中共已經在以多種方式對美國發動戰爭──包括限制稀土出口、企圖走私農作物病原體以破壞美國糧食供應、預先在電子系統中安裝裝置以癱瘓美國的電訊與緊急應變系統,還有補貼出口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品等。

桑卡爾分析,北京的目標,是在削弱美國的實力,為未來可能的衝突做準備。「中共的軍事目標不是秘密:中共軍隊射擊演練的目標就是美國航空母艦模型。」

北京的經濟戰略與軍事目標密切配合。據統計,中共每年投入約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產業補貼。這是一種「掠奪式補貼」,讓中企能以低價傾銷國際市場,把外國競爭對手趕走,再藉由控制供應鏈取得長期優勢,使外國最終必須依賴中共。

在中國國內,北京慣用的手法是:先接納西方企業,讓國內企業取得西方的關鍵技術後,再排擠外資、封鎖中國大陸市場,再以低價產品傾銷海外市場。

也就是說,中共歡迎外資,只是為了學技術、壯大國內企業,然後把外資排擠出去,再反過來大舉入侵外國市場──這是赤裸裸的經濟征服。

美國自陷依賴 蘋果投資是「馬歇爾計劃」兩倍

美國過去數十年積極推動企業在中國布局,被指助長了中共產業的發展。《金融時報》知名記者博德・麥基(Patrick McGee)估計,蘋果公司近年對中國的投資總額達2,750億美元──價值相當於二戰後援歐「馬歇爾計劃」的兩倍。

桑卡爾表示,更令人惱怒的是,中共軍工企業將武器合約證券化,使得美國退休基金與投資者間接資助中共軍備,也就是說,美國人在間接支持瞄準美國的中共武器。

如今,北京已經成為重工業與科技領域的強權,中國製造業總值約佔全球的30%,而美國的比重則只有其一半。

「中國造船業已是世界最大,而美國的造船業則萎縮至無關緊要;這樣的變化不僅影響經濟,更削弱國安與科技競爭力,恐將帶來嚴重後果。」桑卡爾說。

二十世紀的美國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稱霸,靠的正是龐大的工業、製造能力與創新能力。

建議:恢復產業自主、加強經濟防衛

桑卡爾建議,美國應迅速採取行動,與產業界和盟友國合作,恢復產業與供應鏈自主,加速生產幾乎被中共壟斷的關鍵物資。

具體做法包括:解除繁瑣監管,建立關鍵產業替代供應鏈,特別是稀土、藥品與半導體;減少對中投資與設廠,要求企業必須在美中之間的價值立場中作出選擇,應在國內或盟友國家進行製造生產。

再者,建議政府作為「保證買家」,以穩定的價格支持國內製造業,讓民間企業能放心投資與創新,不必擔心中共傾銷策略。此外,政府還應維持或提高對中關稅,既可籌措國內重建資金,也能抵消中共補貼造成的價格優勢。

當然,要讓美國的產業復甦,並不容易,也不是沒有代價。

桑卡爾指出,中共對美國有多種籌碼,包括關鍵礦產與藥品供應,以及龐大的美國國債持有量。但動用這些籌碼同樣會讓中國社會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中國民眾不滿,而這正是北京當局最害怕的。

部份美國企業已開始行動,如摩根大通將成立「安全與韌性倡議」(Security and Resiliency Initiative),未來十年投入1.5兆美元資助關鍵礦業、能源與製造業,涵蓋軍工與製藥領域,強化產業鏈的安全性與自給能力。

澳洲與荷蘭等盟國也正努力恢復經濟主權,試圖擺脫對中方供應鏈的依賴。

擺脫對華依賴第一步:承認問題的存在

桑卡爾強調,美國與中共的對抗已非選項,而是現實。「我們早已身處一場經濟戰爭。每一次的投資與購買,都在決定哪一個制度能夠最終存活。」

桑卡爾說,擺脫對華依賴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

(本文參考了《華爾街日報》的評論)#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