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及「十一」長假期間,中國接待量排名前50的5A景區共接待深度遊客量較2024年下降221萬人。這已經是排名前50的5A景區遊客連續三年下滑。該消息衝上了熱搜。

中國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8天的中秋及「十一」長假期間,中國排名前50的5A景區今年接待在景區停留1小時以上的遊客人數(深度遊客)比去年同期下降221萬人。

宜昌市三峽大瀑布旅遊區(5A級)總經理安勤對觀察者網表示,今年以來該景區旅行社團隊遊客量確實出現下降。

監測數據同時顯示,2023年至2025年長假期,中國接待量排名前50名的5A級景區遊客量分別為4184.12萬、3843萬和3622萬人次,三年累計降幅約為13%。

對此,觀察者網10月25日引述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楊濤的分析說,5A級景區接待量下降,是中國大眾旅遊市場進入新階段歷史性「拐點」的必然反映,標誌著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體驗為王、以內容驅動的旅遊新時代正式來臨。

擔任多家5A景區顧問的孫震也認為:「那些又貴又擠的傳統5A景區,正逐漸失去其在假期出遊中的首選地位。」 而遊客越來越注重個性化體驗,不願為過高溢價買單。

之所以5A景區日漸被遊客冷落,首先,在中國社交平台抖音、小紅書也在長假期前出現大量針對知名5A景區的「避坑帖」「勸退帖」。

有遊客透露,部份5A景區客流量過大,再美的景致也容易被人海淹沒,尤其在山嶽型景區,狹窄路段和拍照點的人群擁擠,也帶來安全隱患;一些新晉5A景區的遊覽體驗同樣不盡如人意——不僅景觀獨特性不足,還充斥「人造」景點,同質化問題突出。

其次,5A景區的票價不菲,卻名不副實。有網民表示,部份5A景區門票價格不菲,卻只能體驗「分支小溪流踩水」等基礎項目,其餘項目均需額外付費。在不少5A景區,購買門票往往只是消費的起點,後續「套娃式收費」屢見不鮮。部份古城類5A景區中,特色非遺商舖被千篇一律的「義烏小商品店」取代,高價難吃的「網紅小吃」消磨著遊客的耐心。

再有,相對遊客對5A景區「又貴、又擠、又商業化」的印象,縣域旅遊所強調的「鬆弛感」(不擁擠)、「原生性」(未過度開發)與「性價比」(綜合成本可控)的優勢越來越被遊客認可。

暨南大學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董觀志教授也對觀察者網表示,傳統5A景區的門票和「二消門檻」把很多遊客「擋在」了門外,董觀志認為: 「傳統營運模式的5A景區客流量持續下滑,是未來不可逆轉的一種趨勢。」

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及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中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AAAAA(5A)、AAAA(4A)、AAA(3A)、AA(2A)和A級五個等級。

2007年,中國評選出首批5A級旅遊景區,包括故宮、長城、九寨溝等著名景點,共計66家。2024年,5A景區總數達到358家。隨著5A景區數量快速增加,各類爭議也接踵而來:票價偏高、接待能力不足、商業化過度等問題也多次被關注。

觀察者網表示,綜合多家在線旅遊平台(OTA)的假日市場分析數據,一二線城市旅遊訂單的同比增速普遍低於三四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又慢於縣域市場。「小縣城跑贏大都市」已成為節假日旅遊市場的一個顯著特徵。#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