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6日)公布,本港錄得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患者為一名居於鑽石山鳳德邨的82歲婆婆,最近並無外遊紀錄。她的主要活動範圍集中於屋邨內,估計可能於屋苑內被受感染蚊叮咬而染病。在患者居所附近約200米半徑生活的市民較有風險,估算涉及居民約8千戶、共1萬人,中心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中心總監徐樂堅稱,該名長者平日會在屋苑晨運、休息、到街市買餸,以及接送小朋友上學;本月18日開始出現腳跟關節痛及腫脹,22日擴散至手部;至23日因持續不適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獲安排入院接受治療,經血液化驗確診基孔肯雅熱。患者現時情況穩定,正於醫院留醫。
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稱,檢視早前46宗境外輸入病例,未能發現有早前確診的患者曾前往鳳德村,估計該村曾出現未呈報、症狀輕微的患者。由於白紋伊蚊的飛行距離較短,中心認為患者居住大樓的半徑200米範圍的樓宇,有關人士較具風險,涉及約20幢大樓,包括鳳德邨7幢大廈、鳳鑽苑、鳳禮苑兩幢大廈和蒲崗村道以西周邊的11幢大廈,合計約8千戶、約1萬人。他呼籲相關居民,如在10月1日後出現相應症狀,包括發燒、關節疼痛及出疹,可撥打即日設立的2125 2373熱線聯繫中心;中心亦在鳳德商場2樓設醫護站,若相關住戶出現症狀可前往。
區內有3間學校,分別為禮賢會恩慈學校、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神召會馬理信書院,中心會在明日聯絡學校,了解有否學生出現病徵。
中心已聯同食環署、房屋署及民政署召開會議,食環署方已即時於患者住所及曾到訪的地方附近強化滅蚊工作,包括施放滅蚊噴霧、投放殺誘蟲劑及清理積水,另外亦檢查附近包括地盤等的高危地方。環境及生態局將於明日召開跨部門會議,協調各政府部門進行滅蚊控蚊任務,食環署亦會舉辦跨部門地區會議,要求執行滅蚊控蚊任務。
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胡炬華稱,區內關愛隊今日起會逐家逐戶派衞生署單張和問卷,亦已聯絡領展於鳳德邨商場設立健康資訊站,明晚8時半將於社區中心舉行健康講座。
中心指,自今年初至9月30日,全球40個國家或地區呈報了44.5萬宗基孔肯雅熱病例及155宗相關死亡個案。個案分布在美洲、非洲、亞洲及歐洲;現時全球多國正爆發基孔肯雅熱,市民外遊前必須注意當地情況。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死亡率少於千分之一,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多與病人的自身健康情況有關。長者、幼童、懷孕婦女及長期病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較大機會引起併發症,康復時間亦較長。@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