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商戰提前開打,近日不斷有商家爆料,電商京東霸道限制各品牌和商家的價格,凡在其它平台的售價低於京東價格的商家均遭其重罰。京東此舉招致強烈的輿論反彈,被斥責搞價格壟斷,踩踏品牌經營自主權,損人不利己。
中國各大電商平台「2025雙十一」購物節的促銷活動,已提前從10月9日登場,預計將持續到11月14日結束,創下歷史最長促銷周期。為了吸引消費者,各電商平台紛紛推出了國補降價、新人優惠、限時秒殺、跨店滿減優惠、巨惠特賣、大額補貼券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促銷套路。
然而,電商平台之間的真正較量,卻不限於枱面上的促銷手段,還包括在「水面下」近乎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近日,不斷有商家在網絡社交平台上爆料吐槽或向媒體投訴,指控電商京東自從「雙十一」大促銷活動開始後,不僅自身不提供補貼,還限制品牌和商家在其它平台享受補貼進行價格優惠。
據商家的投訴,京東在「雙十一」促銷活動啓動後,向眾商家下了一道「鐵令」,要求商家在抖音、天貓等其它平台上的售價,不得出現比京東更低的價格。
有商家稱,京東要求品牌在抖音等平台直播時,不得發放優惠券、抽獎,以及標註「優惠」等字樣,甚至禁止提及「更便宜」等字眼,否則就將面臨京東的處罰。
據陸媒《羊城晚報》報道,為了確保京東銷售平台的價格優勢,京東還專門成立了「巡查隊」,專人專崗每天對加盟商家在其它電商平台的商品價格進行巡查和監測。一旦發現有商家「違規」就予以嚴厲處罰。商家將面臨貨款凍結並受到巨額罰款:一個商品罰500萬元(人民幣,下同)、兩個罰1,500萬元、3個罰4,500萬元。
雖然京東在相關通知中,對上述限價行為解釋為「以產品價值為導向,不倡導以價格為中心」,但在商家和業內人士看來,京東此舉明顯是在限制商家在其它平台的自主經營權,以維繫自身的價格體系和競爭力,實質上是變相的「二選一」。
各品牌及商家紛紛對京東這一行為表達了極大的不滿,批評京東此舉嚴重影響了商家的正常經營。
公眾號「斑馬消費」10月25日發文指出,京東在「雙11」大促期間採取冒險動作的背後,是其近在眼前的增長焦慮。
文章表示,京東靠3C起家,如今3C和家電銷售,仍是京東的基本盤和半壁江山。受益於「國補」政策,最近兩年京東實現了「非常規的增長」,但隨著國補普惠價值的放大,成為各平台的標配,京東的增長將難以維繫。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國補」的強力支撐下,中國家電市場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9.2%。但奧維雲網預測,下半年家電市場可能會急轉直下,預計三季度和四季度全渠道銷售額會分別同比下滑2.3%和9.7%。而京東主要就是在靠這些品類造血,它們的需求疲弱,對京東的業績必然大有影響。
公眾號「科技蟹」也在10月26日發文稱:當京東開始罰商家,說明它真的慌了!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