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DBS)香港經濟研究部最新發布報告《海灣前景:海灣合作委員會與亞洲》(Gulf Prospects:GCC and Asia)指出,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阿曼及巴林)正經歷結構性經濟轉型,逐步擺脫對石油收入的依賴,邁向多元化與創新導向的增長模式。報告顯示,2024年GCC整體經濟增長1.8%,雖然石油業萎縮3%,但非石油部門增長3.9%,顯示經濟結構重塑初見成效。

非油產業崛起轉型見效

沙特與阿聯酋在轉型中領先,2024年非石油GDP分別增長4.3%及4.5%,金融、旅遊、物流與建築業活動顯著擴張。星展指出,沙特「2030願景」及阿聯酋「百年願景2071」等政策推動實體經濟活力,區內外匯儲備達8,041億美元,相當於約12個月進口額,為抵禦油價波動提供穩固緩衝。報告分析,美元掛鈎制度有助穩定物價,使財政政策成為主要經濟調控工具,令GCC在全球放緩環境下仍具韌性。

亞洲成為新興貿易與投資夥伴

報告指,過去二十年GCC貿易明顯「東移」,大陸取代日本及美國成為最大貿易夥伴。2025年大陸佔GCC出口比重近12%,進口比重達20%,主要涵蓋能源、機械及電子產品。隨美國能源自給與對華關稅上升,部份大陸企業轉移組裝工序至阿聯酋自由貿易區,使其成為中美貿易再出口樞紐。2025年前七個月,大陸出口至阿聯酋與阿聯酋轉出口至美國的增幅幾乎同步,凸顯杜拜作為全球物流中心的地位。

同時,大陸在GCC的直接投資快速上升,2024年已超越英國成為第二大外資來源,佔總流入17%。投資重點涵蓋能源、基建與科技領域,並在沙特、阿聯酋與卡塔爾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及智慧城市合作。

債券市場擴張 人民幣融資崛起

星展報告指出,海灣債券市場持續壯大,2025年上半年沙特、阿聯酋及卡塔爾合共佔全球新興市場前20大發行國的22%,美元計價債券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隨大陸參與深化,人民幣(CNH)債券成為新趨勢,2025年GCC離岸人民幣債發行量達53億元,為2019年的三倍。部份原油貿易已改以人民幣結算,帶動對CNH資產需求攀升。

報告強調,香港在此新局勢中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2020至2024年間,香港與GCC雙邊貿易增長55%,達170億美元。香港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存款池(約9,000億至1兆人民幣),並憑藉「債券通」、「互換通」及「港元—人民幣雙櫃台交易制度」等機制,成為海灣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及籌資的重要平台。

展望:從能源出口國到亞歐經濟樞紐

星展認為,GCC的財政紀律、雄厚儲備與非油產業發展為長期可持續增長奠下基礎。隨著與亞洲的經濟聯繫加深及資本流向東移,海灣地區正由能源出口者轉型為「亞洲—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的核心節點。香港則將在這場全球經貿重塑中,成為連接大陸資本與中東能源金融的重要門戶。@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