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表示,歷經多年衰退、地緣政治緊張、住宅樓市下行及經濟轉型後,香港銀行業正面對近十年來最嚴峻的資產質素惡化。商業地產與部份發展商違約事件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凸顯本地經濟深層疲弱。
不良貸款比例創十年高位
截至2025年6月,香港銀行業的不良貸款(NPL)比率(包括「特別提及」及「分類貸款」)升至4.1%,高於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3.9%,亦高於2015至2017年大陸產能過剩時的2.7%,顯示資產質素承壓明顯。
資產惡化已非「內地故事」
2015至2021年間,香港銀行的不良貸款走勢與大陸相若,2021年底比率約0.89%;唯隨大陸房地產危機爆發,比率於2024年9月升至2.8%,2025年6月回落至2.2%。相比之下,香港總體分類貸款比率持續升至約2%,顯示壓力主因來自本地市場。
樓市與企業貸款成風險源
住宅按揭佔總貸款約36%,雖租金企穩,但樓價未見回升,負資產比例達10%,按揭違約率微升至0.13%,與2008年相若。商業地產貸款佔總額8%,受辦公空置、零售疲弱及在家工作影響,租金及價格承壓。非地產企業貸款佔比16%,大型企業償債能力分化,殭屍企業比例上升,資金壓力增加。
經濟壓力未損金融穩定
個人信貸違約及破產申請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雖然就業市場疲弱,但家庭資產負債比仍強,銀行體系資本充足、具承受衝擊能力。Natixis指出,資產質素惡化或是經濟深層問題的警訊,短期不致動搖金融穩定,但銀行盈利或受撇賬拖累,結構性壓力仍不容忽視。@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