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稱,美中領導人本次會談在晶片領域取得的進展有限,凸顯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對抗,中美貿易戰的暫時休兵被視為「戰術喘息」。
當地時間周四(10月30日)上午,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共黨魁習近平在韓國會晤,歷時90分鐘。
返美途中,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接受隨行記者採訪,在被問到雙方有無討論晶片問題,他作出了肯定回答。
「確實有討論晶片問題。」他說,「中方將與輝達(NVIDIA)等公司討論採購晶片事宜……我也會與輝達的(CEO)黃仁勳溝通。」
輝達是全球最頂級晶片設計公司,周三時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
「我說過,這實際上是中方和輝達之間的事,而我們扮演著仲裁者或裁判的角色。」特朗普補充。
特朗普透露,他沒有跟中方談輝達的頂級晶片Blackwell,但認為接下來會有很多美國晶片獲得中方允許,出售到中國。
正在韓國訪問的黃仁勳周四表示,他相信美中領導人在當天早些時候的會晤中進行了良好的交流。
根據雙方會後各自放出的聲明,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取得進展,包括降低和暫停徵收關稅、延後稀土出口管制、增加農產品採購,以及暫停收取港口費等。但中共商務部的聲明中未提及晶片。
專家:戰術行動 美中將加快減少對彼此的依賴
專家警告稱,這些「進展」不應被誤認為是美中之間的結構性對抗會發生根本性轉變。
信用保險業者科法斯集團(Coface)北亞地區經濟學家譚俊譽表示,這是雙方為爭取時間、應對脆弱性而採取的戰術行動,意味著雙方接下來會加快減少對彼此的依賴。
「經濟學人智庫」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貿易負責人馬志昂(Nick Marro)指出,美國深知放鬆晶片管制是北京的關鍵訴求,哪怕總統在這一問題上表現出的讓步意願,國家安全機構和國會兩黨也不會贊成放鬆對華的出口管制政策。
「我們看到美國政府內部經濟和安全的聲音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拉鋸戰。」他說。
美國鷹派一直擔心,在中共嚴密管制的中國,允許輝達的先進晶片進入中國市場,非但不能成功培養市場依賴需求,反可能促進中共的軍事和科技產業發展。
馬志昂指出,中共的指導政策讓局面變得更加複雜,其要求國內科技公司減少對美依賴,這種指令目前已越來越多和急迫。
「多年來,中方官員一直在發出指示——無論是明面的還是私底下的——要求本土企業將美國產品從其供應鏈中剔除。」他說。
在美國政府短暫禁止輝達為中國市場開發的H20人工智能晶片銷售後,美國於7月在跟中方的稀土談判中,作為談判的一部份解除了出口禁令。
但旋即,中共監管機構下令國內科技公司停止購買H20晶片,並宣布對輝達展開反壟斷調查,甚至還以安全風險為由。
智庫歐亞集團中國區總監王丹指出,中共剛頒布的「十五‧五」規劃指出,將重點發展「原創性創新」。在北京看來,購買美國晶片既不可持續也不可靠,即使短期進口可行且可能滿足眼前的需求。
對未來中美長期談判,她表示,即使美國在某個時候暫時放鬆晶片出口管制,北京也不太可能做出過多的稀土出口管制的讓步。反過來,中共會要求投入更多資源,希冀取代美國進口晶片。
專家:習把美國當戰略敵人 隨時可能再起衝突
中國通、美國分析師葛里爾(Tanner Greer)表示,特朗普把習近平定位為談判對象,而習近平則把「美國」當成戰略敵人來對待。
Wolfe Research的分析師表示,美中新貿易停火協議「並未解決中美關係中的根本問題,也無法扭轉走向脫鉤與對抗的長期趨勢。但對市場而言,一個簡單的停火協議就已足夠。」
根據雙方聲明,美將暫停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雙方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美取消芬太尼關稅和雙方加強執法合作、中方加大對美農產品採購以及放鬆出口管制,這些內容的有效期均為一年。
他們表示,市場真正需要的是中美貿易緊張關係的穩定,未來一年中仍可能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中國問題分析主管偉德寧(Dennis Wilder)則預計,美中之間將在特朗普訪華期間——甚至在此之前達成貿易協議。他說,如果進展甚微,雙方都可能重新實施懲罰性措施。#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