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10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共黨魁習近平在韓國的會面,促成兩國貿易戰再次暫時休戰,期內穩在短定了美中關係,但分析指出,貿易戰的根源問題仍未解決。雙方都在利用臨時休戰爭取時間,以進一步減少在戰略領域的相互依賴。
這次會面,為避免貿易戰繼續升級,美中各自向對方做出了一些讓步。中方的讓步是,恢復購買美國大豆;暫停實施稀土出口限制一年;批准了字節跳動旗下TikTok美國業務的轉讓協議;承諾阻止芬太尼及其前體進入美國。
美方的讓步是,將把原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20%芬太尼相關關稅,下調至10%;暫停實施一項對商務部黑名單上中企擴大出口限制的規定。但習特會議題沒有涉及輝達旗艦人工智能晶片Blackwell和台灣問題。
儘管習特會達成了上述共識,但美國一直關注的中共產業政策、製造業產能過剩,以及出口導向增長模式等問題並未得到解決。
對於那些急於擺脫近幾個月來中美貿易衝突和廣泛不確定性的市場來說,習特會的結果很難被視為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相反,它更像是在兩國爭奪長期主導權鬥爭中的一個臨時休戰。
據彭博社報道,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負責對華貿易談判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習特會登場時告訴彭博電視台,「我不認為你會看到脫鉤,但我認為你將會看到戰略脫鉤。」
「這(美中協議)只會持續幾個月,或許一年左右」,他補充,「之後我們還會回到原點,再次審視它。」
特朗普總統在結束習特會後返回華盛頓的途中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我們現在已經達成協議,我們將每年重新談判這一協議。」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告訴記者。他還補充,他認為這一協議將會常規性地被延期。
美中雙方都想利用這一休戰期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以便減少對彼此的依賴。近期,特朗普政府已在加碼擴大稀土的供應來源和投資。他利用這次亞洲之行,與泰國和馬來西亞簽署了稀土等關鍵礦產協議,並加強了與日本和韓國等關鍵盟友的關係,贏得了兩國在造船和稀土領域的投資。彭博社說,這些領域的加強將使特朗普在一年後與習近平的談判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10月20日,特朗普和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簽署稀土協議與關鍵礦產協議。澳洲財政部長查默斯(Jim Chalmers)10月16日在華盛頓與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會面前表示,澳洲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來滿足全球稀土需求。
「我們將與夥伴合作,確保我們能成為一個非常可靠的供應商,滿足美國及其它全球市場的關鍵礦物需求。」查默斯說。
澳洲擁有全球第四大稀土礦藏和悠久的稀土開採歷史。這使其更有可能成為中國稀土供應的可行替代國。澳洲也是中國境外唯一一家重稀土生產商的總部所在地。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在與巴西礦業高管會面,討論稀土問題。
與此同時,北京試圖減少對美國關鍵技術的依賴。中共最近公布的五年計劃主要專注於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尤其是在高階晶片領域。但鑑於過去經驗,這一目標似乎很難實現。
中共在2014年到2024年十年間,先後實施了「大基金一期」和「大基金二期」,累計投入超過3,000億人民幣。但截至目前並未在晶片製造上實現真正的突破,晶片設計軟件(EDA)、製造設備和材料等領域依舊嚴重依賴國外供應商,突破「卡脖子」仍遙遙無期。
《日經新聞》7月份的一篇報道說,一位以中國主要晶片製造商為客戶的供應鏈高管表示:「本土(中國)光刻工具仍是一片空白,還遠未達到自給自足。大多數生產線仍在使用(荷蘭)ASML或(日本)尼康的設備,即使那些是老款。」
華盛頓特區獨立智庫「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在7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半導體製造設備領域中,中國企業在光刻機、化學機械拋光、蝕刻和清潔工具、薄膜沉積和封裝測試等部份進展緩慢,仍嚴重依賴國外供應商。#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