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過在睡覺時因為想大多而輾轉難眠的經驗,甚至感到壓力很大。有專家說,想太多是苦惱的常見症狀。矛盾的是,它也會讓我們感到壓力更大。所幸有一些方法可以擺脫這個問題。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教授Kenneth E. Miller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撰文說,在日常生活中,沉思(想太多)會加劇壓力和痛苦。
有時候,會讓人胡思亂想的問題在客觀上是很嚴重的,例如失業。但有時候,人們擔心的問題並非真實存在,只是害怕它會發生,例如考試不及格。
無論問題是甚麼,你的大腦都會專注於解決它、重新思考它、尋找解決它的方法,或換個角度看待它。無論問題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它都會在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上引發同樣的壓力反應。
想太多是很奇特的現象,它既是我們痛苦(焦慮、憂鬱、憤怒、傷痛)的反映,也是造成這些痛苦的原因。我們越是反覆思考那些讓我們心煩意亂的事情,我們的感受就越糟糕,我們就越容易陷入這種反覆思考的深淵。因此,想太多會造成痛苦的惡性循環。
為此,我們應該跳出這個惡性循環,才能擺脫想太多所引發的問題。以下是 Miller建議的3個步驟:
(1)將注意力從沉思中轉移出來,退後一步。
簡單的正念(mindfulness)策略在這裏會非常有幫助。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可以深呼吸、慢呼吸,也可以使用比例呼吸法,即吸氣時數1、2、3,呼氣時數4、5、6,甚至更長時間。
長時間呼氣會讓我們進入副交感神經或「休息和消化」狀態,降低心率,並向大腦的警報中心(杏仁核)發出訊號說,我們現在已經安全,它可以關閉紅色警報了。
如果你需要藉由運動來協助你完成第一步,你可以嘗試散步、跑步、騎單車,或做一小段瑜伽,確保你專注於運動的體驗或周圍的景色。找到一項會吸引你投入、需要全神貫注的活動會很有幫助,它可以迫使你的注意力從問題轉移到活動上。
(2)留意思緒何時再次陷入沉思。
留意思緒再次陷入沉思的衝動,接著輕輕地說「不用了」,然後回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儘管一開始抵制這種這種強烈的衝動可能會很困難,但重複幾次就會變得比較容易。你可能很快就會注意到,當你抵抗這種衝動時,你的身心已經開始放鬆了。
(3)探索引發沉思的情緒。
沉思是大腦試圖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問題不僅存在於外在的世界,它也存在於我們的內心——它是我們試圖淡化的恐懼和不願經歷的悲傷,以及我們試圖逃避的傷害、孤獨或羞恥。
你能辨識出你沉思背後的情緒嗎?或許你可以說出你的感受,或是寫在日記裏,或是用一種安慰、安撫的方式,與你內心深處感到痛苦的那一部份對話。
試著和你信任的人談談你內心深處的感受,避免專注於解決問題(那只會讓情緒再次陷入沉思),只要專注於你的感受即可。
當你探索你內心沉思背後的感受時,你可能會發現,沉思的衝動會大大減弱。你不再需要為了逃避那些感受而過度思考。
Miller總結說,全心投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不被反覆思考的苦惱所困擾,我們的思維就能得到充份放鬆,有時候可能會湧現出新的視角和問題的解決方案。#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