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治下,由於國家主導過多,導致經濟效率低下、失業率上升和經濟增長滯後。在這個背景下,中共政權最近發布了第十五個五年計劃。這個新計劃提出,要在2020年至2035年間實現中國經濟增加一倍。如果中共政權不是一個試圖向國外輸出其極權主義的種族滅絕獨裁政權,這樣的經濟計劃倒也無可厚非。
值得整個世界慶幸的是,中共政權仍然堅持以生產為主導的失敗的發展模式。它的計劃是通過科技自給自足、強化金融部門和進口替代,實現中國的工業和金融體系的「現代化」。這個計劃的重點是提升網絡和航太領域的技術自主性和創新能力。然而,這個經濟計劃將會繼續把中國消費者的利益置於次要地位,從而進一步損害他們的利益。
因此,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的政府提出通過中國需求驅動型經濟來重新平衡中美貿易關係、從而提振美國工業出口,這個看似合理的方案不太可能實現。更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中共的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政策進一步抬頭,試圖用中國製造的產品取代外國產品,並將其它國家變成原材料供應國,而不是能夠共同發展自身工業和技術創新的平等貿易夥伴。
與此同時,外界對於中共補貼出口和技術表示出越來越多的擔憂,中共政權對此卻充耳不聞。由於北京在貿易問題上對外採取強硬態度,美國率先以積極的關稅政策保護國內日漸衰落的產業。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等其它國家也紛紛仿傚這個關稅政策。
中國的「十五五計劃」包括向私營部門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無人機、氫能和聚變能源、生物製造、腦機接口、機械人和6G移動通訊等領域。更多的政府補貼是國家干預的又一個例證,而這種干預似乎正朝著一個反烏托邦的方向發展。
到2024年,在中國的鐵路、船舶和航太等領域。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已接近5%。預計2025年及以後,研發投入還將繼續增長。而這種支出實際上是通過向中國消費者徵稅來取代他們的選擇自由。
中國經濟的內捲化(involution)正在形成,這是由於中共為了自身利益而榨取中國經濟的每一分價值。這包括國家主導的對特定行業的補貼,例如補貼稀土、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半導體等行業,從而導致過度競爭。由於有這些補貼,這些以及其它國家扶持行業的產品供應增加,壓低了整體價格,並最終扼殺了那些遵循國際市場規則的海外競爭對手。
但是國際社會對關稅的反應阻止了中國以價格較低的產品進入美國和歐洲等市場的行為。中國企業隨後試圖將這些產品轉賣給中國消費者,導致中國國內的供應量大幅增加,產品價格下跌。通貨緊縮由此產生,並在過去八個月中持續困擾著中國各行各業。
          
          近年來,中國債務上升、人口下降、失業加重和房地產危機加深,這進一步拖累了整體經濟。2025年,政府財政赤字佔GDP的9%,比2024年高出3個百分點以上。省級地方財政赤字更為嚴重,佔省級GDP的12%。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彌補了這一缺口。各省試圖扶持各自熱門產業,無論是過去的房地產業還是如今的人工智能產業,為求獲得北京的補貼,都出現了效率低下的重複建設。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出現了無人居住的鬼城、無人上班的工廠和沒有客戶的產業等。
由於這些共產主義體制的低效頑疾,經濟增長正在放緩。9月份,中國銀行貸款總額達到創紀錄的38萬億美元。隨著消費者負債纍纍、淨資產縮水,他們增加儲蓄、減少支出。這些因素導致消費者需求下降,進一步壓低價格,最終在通縮循環中導致企業倒閉。2025年前三個季度,曾經是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房地產投資下降了近14%。面對經濟逆風,中國企業為了維持生存而裁員,導致失業率上升,並引發中國經濟進一步下行。
這類問題總是伴隨著那些試圖人為干預、人為製造贏家和輸家,而不是讓自由市場發揮作用的政府。這類政府缺乏市場所掌握的全部訊息,幾乎總是會做出或多或少錯誤的決定。最終,消費者會為此付出代價,普通家庭支出下降。在中國,家庭支出約佔經濟總量的39%,而全球平均水平約為57%。中共新的五年計劃再次承諾增加消費支出,但經過幾十年的空頭支票,這個承諾顯得空洞無物。
中共的中南海高官們正在做共產黨人慣常的做法,繼續為本黨利益制定經濟計劃。如果沒有這樣的「計劃」,中共就不得不承認自身的無足輕重和無能為力。而更糟糕的是,不得不承認是中共本身拖累了中國經濟的這一現實。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一如既往地被中共視為次要問題。中國農村老年人每月的收入仍然只有區區20美元,而且不太可能感受到任何改善。他們購買力的匱乏加劇了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26年。
然而,如果中共剛剛公布的第十五個五年計劃得以實施,其重點在於自力更生和科技發展,這將使中共越來越難以抵禦來自民主呼籲、自由市場和人權要求等各個方面的外部壓力。中共政權將會進一步加強對國際貿易和全球治理的影響力,以及擴充其軍事和經濟實力。而這一切的代價將由毫無選擇的中國公民承擔。
作者簡介:
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2001年獲頒耶魯大學的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年獲哈佛大學的政府管理學博士學位。他是《政治風險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出版商科爾分析公司(Corr Analytics Inc.)的總裁,其研究領域廣涉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他的最新著作是《權力的集中:制度化、等級制和霸權主義》(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Institutionalization, Hierarchy, and Hegemony,2021)和《大國大戰略:南海的新博弈》(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 the New Gam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018)等。
原文:The CCP's New 5-Year Plan for China: Subsidies, Unemployment, and Mercantilism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